2023/6/2 16:48:48 阅读:118 发布者:
2023年5月26日,首届数字化教研融合发展大会暨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发布会在重庆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金州校区)顺利召开。川渝两地30多个区县教育局及全国100余所中小学校参与大会,线上视频直播获得了近10万人次观看。
本次大会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课堂内外杂志社、维普资讯联合主办。
大会现场一览(左右滑动可切换)
首届数字化教研融合发展大会汇集了多位全国新闻出版、教育界名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一线教师、校长,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出版融合、数字资源开发,以及中小学教育、乡村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多个主题内容展开了全方位的探讨,现场还发布了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
上午议程
欧健(主持人)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重庆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中党支部书记、校长
01
领导讲话
柳斌杰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数字化是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涉及到各行各业。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转变思维,持续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教研能力,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时代数字化建设,期待未来的数字化融合发展能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信息平台以及应用探索等方面迈上新的台阶,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
马然希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重庆两江交汇,是一座陆海之城,能够以强有力的枢纽功能汇聚各方资源,助力我们的发展。本次数字化教研融合发展大会以及发布的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就是以重庆课堂内外为代表的期刊社汇集全国出版界、教育界等各方力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课堂内外结合自身办刊特色、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
欧阳喜
民进重庆市委会秘书长
以优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努力探索中国乡村教师、乡村学校成长和乡村教育对口支持的新路径;以数字化教研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优化基础教育教研生态,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信中
课堂内外教育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数字化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与路径。在数字化大潮下,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旨在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更好的科技环境,用数字为青少年成长赋能,为教师发展赋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
02
现场发布
服务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以数字化赋能教育,让教育有实感、有温度。课堂内外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编辑、重庆市期刊协会会长简渠代表主办方宣读倡议书,发布基于中小学教研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同时,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联合倡议人举行启动仪式。
倡议书宣读
启动仪式
学校授牌
数字捐赠
大会现场,主办方与雅安市教育局、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千校计划在首批示范区域的落实。同时,为四川省雅安中学、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明珠学校、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等20 所“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示范学校代表授牌,为民进重庆市委会推荐的一批乡村学校捐赠数字教研平台服务,以数字扶持并赋能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振兴。
03
主旨报告
李 军
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
我们要以高品质学术期刊发展为目标,推动教育、出版和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拥抱新技术,赋能期刊转型发展,以深化全民阅读为抓手,推进基础教育创新,让孩子们更近地感受到人文的光辉。
王 晨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校园文化是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新发展阶段,要想更充分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校园媒体的力量,让校园媒体成为筑牢与弘扬校园文化的有生力量。
连保军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我们既要坚守教育本质,遵循规律,又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红利,创新和重塑教师工作和成长的发展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们能真正从中受益。
张双鼓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
教育数字化行动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行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正迈向数字化转型新阶段。教育数字化战略是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实现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创新路径。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李祚山
重庆市教育学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重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数字技术切入课程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下一步的关键,要统筹“学-教-管-评-测”五大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全要素、全领域,聚焦教育教学变革。
04
专题报告
ChatGPT对教育生态的
冲击及应对之策
周洪宇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
ChatGPT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分水岭,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尤其是在重塑知识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望通过底层知识逻辑改变进而“撬动”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甚至重塑教育生态体系。教育工作者应以危为机,辨明技术本质,回归育人本位,提高师生数字素养,走向和合共生的人机交互,坚守数字伦理,共筑美好未来。
下午
议程
方华(主持人)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01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现场
刘来兵(主持人)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秘书长、教授
严国锋
重庆市璧山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竹林强
四川雅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伍泽民
四川广安市广安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罗敏
四川南充市蓬安实验小学校长
刘涛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集团)青云小学副校长
Q
刘来兵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请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技术为中小学教研赋能?
严国锋:数字化赋能教研,首先要让教师认同技术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认同技术是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增长,而且是高效的增长。其次,数字化教研需要教研部门与技装部门达成深度融合,实现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转型。最后就是要促成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多空间、多维度、多层次的教研形式。
竹林强:在数字化教育转型背景之下,教研发展需要及时进行机构改革,将信息中心与教研合并,为教研提供硬件保障。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大规模、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构建起一种民主化的、平等化的教研文化和教研氛围。
伍泽民:推动数字化教研的转型,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认知和意识的问题,思维决定出路,认识带来行动,因此要帮助全体教职工树立数字化教研、数字化教育的强烈意识,从而使他们主动地用数字化进行教学。其次是从硬件投入解决校园的数字化建设速度和通道问题。最后,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平台把数字化教研一步一个脚印,抓细、抓到位、抓出成效。
罗敏: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师教研发展,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以海量的优质资源助力教师学习成长。同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推进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最后借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教师教学的差异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刘涛: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范式要达到精准教研、同步教研、实时教研、实效教研,就需要围绕知识终端和技术终端去研究知识系统的最优化,把知识、技能、认知点深度挖掘。学校围绕数字化教育的转型,积极优化教育资源,探索教育数字化的资源应用,用双创平台建设了一个全景式教学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02
样本分享
殷才昌 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教育工委书记、局长
涵养碧水蓝天 成就幸福师生
——“优教旺苍”的教研创新与实践
方铁民 广东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写自己的教育诗
——《中山教育》办刊解读
凌文莉 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副校长
搭建教研平台,助力教师成长
——《课堂内外·学述》的缘起、现状与展望
周德华 四川自贡高新区汇东教育集团理事长
数字赋能,“1+6+2”模式构建教研新样态
唐飞 重庆巴南巴蜀实验小学校党支部副书记
数字化教学实录助力教师优秀成长
王坤俊 重庆璧山区永嘉实验小学校副校长
成长向未来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教育的永嘉实践
王凤华 秦皇岛海港区明珠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明珠闪闪亮 颗颗熠光彩
——明珠学校“全纳教育”理念下特色教研活动
杨娅莉 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副校长
多课型混搭
——行远课堂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转自:“大学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