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学术资讯

《管理世界》|| 2023年第2期目录&摘要

2023/2/7 17:13:34  阅读:331 发布者:

来源:公众号“管理世界杂志”

期刊:《管理世界》

期卷:2023年第2

目录

本刊专稿

01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迈上高收入阶段的制度影响——透视与探索“制度高墙”之谜

经济学

02 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

03 基于生成场景的数据确权理论与分级授权

04 PPICPI分化“悖论”及其传导机制——基于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的新解释

05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2008~2020):趋势与周期

06 义务教育专项融资与教育投入:基于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研究

公共管理

07 营商环境优化、人力资本效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

08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创新驱动发展——来自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的经验证据

09 资源约束、角色分化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

10 平台型领导如何赋能知识型员工“适时应务”?——基于沉浸理论的链式中介模型

11 风险情境下战略变革过程中试错学习机制的双案例研究

12 复杂产品系统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快速追赶?——中集海工纵向案例研究(2008~2021

13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创新战略及其适配组态研究

管理科学与工程

14 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

15 重大水电工程项目治理40年:演进与展望

01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迈上高收入阶段的制度影响——透视与探索“制度高墙”之谜

作者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罗雨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

宋荟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摘要

“制度高墙”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制度高墙”到底是什么,由什么因素构成,为何在技术显著进步、制度经验更加丰富的今天大多数国家仍难以跨越?以及跨越之后“制度高墙”的影响还存在吗?以上问题仍是待解之谜。本文利用世界银行1987~2019年的国家数据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不同制度维度质量水平与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结合案例研究,我们提出了SOLDER制度墙框架理论:“制度高墙”是政治稳定与安全、经济体系开放度、市场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收入分配、教育与研究创新等多维制度构成的混合之墙,其间具有集成联动性特点。对一国而言,任何一方面出现严重问题,都可能危及该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速度、质量与可持续性,即使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这些制度要素仍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绩效。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制度高墙  经济增长

02 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

作者

樊纲(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

摘要

落后国家要想实现发展,就需要利用好自己的相对优势,即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比较优势”是重要的,因为只有符合要素结构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才能避免陷入“结构赶超”的泥潭。但是落后国家的“初级要素丰裕比较优势”较为脆弱,并不久就会发生衰减甚至消失,难以产生“趋同”所需要的持久的较高增长,而发达国家凭借其“优质要素丰裕比较优势”,反倒可以持续增长。“后发优势”是指落后国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通过学习、引进、吸收、利用世界上已经存在的知识与技术,增加自己的知识要素,实现可持续的较快增长。这两种相对优势可以共同发挥作用,但二者具有相互独立的特征。后发优势是落后国家特有的一种发展要素,不仅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等收入”及以后的发展阶段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否实现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收入水平“趋同”,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  后发优势  趋同  知识外溢

03 基于生成场景的数据确权理论与分级授权

作者

刘涛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李若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戎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摘要

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产与研发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采集与挖掘,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资源。然而数据产权归属的争议阻碍了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进程,数据难以得到充分的流通与使用。基于数据要素的经济特性,从数据生成的具体场景出发,研究认为数据作为生成品其初始产权应当归参与生成过程的主体所有,初始产权的确立可以通过参与主体之间分散的市场化契约完成。数据要素分级授权作为一种协商机制能够以较低的协商成本与监管成本实现数据确权,具有高效性与可行性。政府需要保障数据确权过程的公平性并对数据流通与使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推动数据要素分类分级治理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确权  分级授权  产权理论  数字经济

04 PPICPI分化“悖论”及其传导机制——基于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的新解释

作者

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吴立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张志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生产结构日益复杂,现行PPICPI统计指标体系的两个缺陷——覆盖面和重复计算——日益严重。本文借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FD-ID PPI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上游度方法的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发现:(1)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覆盖面与重复计算问题,为PPICPI分化之谜提供统计核算角度的新解释。现行PPICPI呈现显著分化现象,而新构建的FD-PPICPI走势相当一致,PPI-CPI分化几乎消失。(2)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价格指数的传导机制。总体上,各阶段的价格冲击对其下游需求阶段有显著成本传导,而对其上游阶段的影响较小,且对冲击的反应在最邻近下游阶段最强,在进一步下游阶段趋于变弱。但由于中国特有的上下游生产结构特点,阶段3的价格冲击对下游阶段4和对上游阶段2都有显著的传导影响。(320111~20228月,现行PPICPI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上下游正向传导关系,而本文构建的FD-PPICPI之间则存在明显的上游到下游正向传导关系,价格传导具有一定的成本推动特点。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PPI-CPI分化悖论  FD-ID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结构

05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2008~2020):趋势与周期

作者

李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王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与政策,财政支出是预算执行的集中体现,其绩效反映国家战略和政策实施的效果。基于此,在总结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5项一级、14项二级、31项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20年省级数据,结合非径向超效率SBM模型与两期技术前沿方法,构建BM指数,本文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从产出和效益角度评估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绩效,总结其特征。研究发现:(1)动态看(各省份跨时比较),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呈2008~2011年的持续下降、2012~2017年的稳步上升及2018年后的轻微下行3个阶段;(2)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省级党代会召开前一年和当年,以及财政压力加大、政府债务发行加力的阶段,总体表现更好;(3)静态看(省份之间横向比较),各省财政支出绩效存在明显差异,从排序来看,北京、广东等省份稳定地处于第一阵营,贵州、河北等省份提升空间较大,省际差异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本文结论展现了我国财政支出的成效和问题,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绩效  预算绩效  财政资源配置  财政支出结构

06 义务教育专项融资与教育投入:基于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研究

作者

高跃光(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范子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冯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

具有相对固定来源渠道的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融资机制,对于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供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专项融资不仅需要考虑资金的筹集,还要重视资金的分配。本文利用我国各省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政策变革,根据开征时间的差异以及省与市县的分配比例,引入双重差分模型,以识别拓展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对地方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专款专用性质的地方教育附加的开征,为地方教育支出提供了确定的经费保障,显著地提高了地方的教育支出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也实质性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政策覆盖范围内的年龄群组的受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为义务教育寻求具有稳定财源的专项融资渠道,并且协调好这种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分配,对于义务教育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也证实了义务教育资金下沉到基层财政的必要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专项融资  地方教育附加

07 营商环境优化、人力资本效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

作者

牛志伟(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许晨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武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

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本文以2015~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改善宏观层面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法制环境及商业信用环境,促进微观层面人力资本升级、员工权益保护和提升员工信任度,从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拓展性检验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重点关注了宏观制度软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人力资本效应,进而改善微观企业生产经营。这不仅丰富了相关研究文献,拓展了宏微观整合的研究视角,也对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营商环境优化  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效应

08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创新驱动发展——来自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的经验证据

作者

王竹泉(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

于小悦(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

马新啸(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兼具中国特色与普遍特征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构成新时代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各地区陆续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准自然实验,本文研究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对当地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及内在机理,主要发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后,当地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取创新所需资源和实现创新收益转化,从而有更强的现实能力和内在动机实施创新行为,并且前述效果在议价能力较强、实体业务比较优势突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创新驱动发展效应有助于实现规模较小企业成长壮大、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其影响还体现在创新结构优化、创新成效提升和地区溢出效应。本文结论表明,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能够产生良好的创新驱动发展效应,这不仅有力支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方法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对企业创新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学术研究作出重要拓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企业创新

09 资源约束、角色分化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的案例研究

作者

吕芳(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

当前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多从政策属性与政府结构来探讨执行差异。然而,为何处于同样层级、同样获得中央财政拨款的地方政府在执行同样属性的政策时仍然呈现出较大差异?基于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案例的数据集观测,本文提出,尽管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时普遍面临着资源有限的约束性条件,但是,为了获得不同类型的资源支持,地方政府在执行同样属性的政策时逐渐形成联合决策者、政治激励者、社会动员者、网络治理者的角色分化,从而导致政策执行模式的差异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执行面临着资源约束条件的政策时,地方政府在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治理合作网络方面的基础性权力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

政策执行  政府角色  公共服务  网络治理

10 平台型领导如何赋能知识型员工“适时应务”?——基于沉浸理论的链式中介模型

作者

熊立(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柳波(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占小军(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周青(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平台型领导是一种以“平台赋能”和“共同成长”为核心特征的新时代特色领导模式。不过,目前研究对其内涵及核心外延即员工适应性成长尚未展开足够的实证探讨。基于沉浸理论视角,构建了一个平台型领导赋能知识型员工适应性成长的过程模型。通过对236份中国知识型团队的问卷配对数据(研究1)和41份质性访谈数据(研究2)的整理分析发现:平台型领导让知识型员工感知到“挑战—技能平衡”和“目标和反馈清晰”,从而正向提升其工作沉浸感;工作沉浸感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即兴能力和情感承诺,此二者分别提高了员工任务适应性绩效(压力和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和持续学习)和人际适应性绩效(人际和文化适应);员工自我领导调节了平台型领导通过工作沉浸对适应性绩效的间接效应,当自我领导水平较高时,上述间接效应会更强,反之则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平台型领导赋能员工的方式、过程及局限性,也为改善传统领导观念和行为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平台型领导  工作沉浸  自我领导  适应性绩效  链式中介模型

11 风险情境下战略变革过程中试错学习机制的双案例研究

作者

韵江(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暴莹(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

全球不确定加剧情境下,探索通过试错学习来解决变革复杂过程和风险应对问题,逐渐吸引了学术界的兴趣与关注。然而,试错学习作为实践观和过程观的重要变量在战略领域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其核心内涵、维度分析以及效应机制等方面还亟待深化。本研究基于“刺激—反应—结果”分析框架,探究风险情境下试错学习推动战略变革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1)风险情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是一种试错性的知识创造的活动,从变革启动到变革实现存在复杂的认知与行为链条,其中试错学习是改善战略变革的重要微观机制;(2)试错学习过程中,组织会针对不同的错误采取适配的解错试验。在战略变革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企业在“知识基—技能基—规则基”维度涌现出3种不同的错误组合类型(即“复合型”、“双元型”和“单一型”错误),并从容错、隔错、纠错试验组合中采取适配的解错策略;(3)试错学习是从处理错误的实践中实现知识创造的过程,组织在“错误识别”(认知)与“解错试验”(行为)的反馈、反思中形成知行相须、知行相长和知行相变的“知行合一”效应,并在选择、反思和迭代中推动了组织的知识创造。研究联结了战略变革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解释了企业如何通过“微观”行动去化解“宏观”难题,并为现实中高速变化的动态情境下企业战略变革实践提供有效路径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战略变革  试错学习  风险情境  知识创造  知行合一

12 复杂产品系统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快速追赶?——中集海工纵向案例研究(2008~2021

作者

郭艳婷(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郑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刘雪锋(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于亚(中集集团)

摘要

复杂产品系统追赶难度高且生命周期长,给后发经济体企业构成重大挑战。不同于大多数复杂产品系统面临的本地制度型市场环境(如高铁、大飞机等),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全球竞争性、市场强周期性和需求离散等特征,现有技术追赶理论的参考价值有限。为此,本文探讨了中集海工如何从国际并购起步,从依赖国外设计和核心设备进口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与市场领先的快速追赶过程。研究发现,中集通过跨国并购高起点进入海工装备市场,采取“自主可控、开放协同、共生共演”的新型追赶模式,先通过市场牵引的资源协同快速集聚复杂产品建造所需的全球创新资源,成功交付我国首批深水钻井平台,获得国际客户认可;继而通过平台支撑的流程协同构建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能力体系,自主掌握总体设计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再通过价值引领的战略协同突破关键核心子系统技术,带动国产装备水平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实现较快追赶。本研究对于后发企业打破低端锁定、提升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复杂产品系统  海洋工程装备  核心技术突破  开放协同  新型追赶

13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创新战略及其适配组态研究

作者

李振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梅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朱子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欣桐(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数字技术是否显著冲击了企业创新活动的要素构成与资源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创新战略的制定,也是引导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优化创新要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问题。基于“迈尔斯—斯诺”战略类型分析框架,使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样本数据,以多因素组态视角分析了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与数字创新(探索式/利用式数字创新)4个前因条件对企业绩效的组态效应,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4类能够产生高企业绩效的数字创新适配组态:“捕获—突破”型、“编排—开拓”型、“协同—共创”型与“自驱—并创”型。前两类可归纳为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后两类可归纳为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2)高环境动态性下,强感知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获取高绩效的关键条件;(3)非高环境动态性下,高冗余资源与单一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产生高绩效的关键条件;(4)科技型制造企业更倾向于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而传统制造领域企业在资源充盈时更倾向于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本文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活动提供战略管理启示。

关键词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数字创新战略  探索式数字创新  利用式数字创新  适配组态

14 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

作者

盛昭瀚(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陶莎(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曾恩钰(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俞俊英(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庞欣怡(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常河(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赵楠(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摘要

太湖流域是我国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复合型巨系统,太湖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社会型复杂环境系统工程,是落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全景式展现了自20世纪90年代起太湖流域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的生动画卷;总结和提炼了太湖环境治理从“治污”、“治水”到“共治”、“共生”的系统理念升华以及从“物理型”、“单体型”治理向着“社会型”、“经济型”、“法治型”、“生态型”、“和谐型”的协同路径拓展。本文还在太湖环境治理工程时代性进步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了当前太湖治理工程面临的各种复杂性挑战,并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复杂整体性思维,分析和提出了基于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开展太湖治理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归纳凝练了新形势下太湖治理变革的组织、市场化机制、数智赋能等重点。

关键词

太湖环境治理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  复杂系统管理  思维范式转移

15 重大水电工程项目治理40年:演进与展望

作者

王卓甫(河海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丁继勇(河海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曾新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鄢江平(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杜鉴哲(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胡磊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水电资源,经过40年的大力开发,多项指标居世界第一,并成为“走出去”战略的亮丽名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我国水电开发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系统回顾和梳理了重大工程项目治理理论发展脉络,以及我国重大水电工程项目治理40年演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聚焦各阶段起引领作用的云南鲁布革、长江三峡和雅砻江杨房沟3个水电工程在项目治理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透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重大水电工程项目治理的发展过程:从政府行政管理逐步发展为“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的项目治理体系,并历经了开启项目交易治理、形成项目顶层治理,以及创建“EPCJV”新型项目交易治理结构三大里程碑。总结其基本经验、揭示其内在规律,发现我国重大水电工程项目治理发展的40年,是项目管理理论向项目治理理论不断拓展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过程。最后,展望我国重大水电工程项目治理未来发展方向,试图为中国特色重大工程项目治理理论体系构建提供水电行业智慧,为我国水电开发的高质量发展乃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关键词

重大水电工程  项目治理  交易模式  治理结构  演进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