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会计研究》
最高被引前10篇论文
目录
01
题目
上市公司披露客户名称真的有益吗——基于投资者感知的视角
作者
唐斯圆; 呙昊婧; 李丹
摘要
本文基于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披露其客户名称对投资者的影响。本文利用长期盈余反应系数度量投资者对风险的感知,分析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利弊。结果发现:公司在年报中同时披露前五大客户名称以及明细金额,相比于只披露了明细金额的公司,有显著更低的长期盈余反应系数;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公司的专有成本更高、投资者专业能力更强或者市场交易风险更高时,会加剧这种负向关系;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披露客户名称后,公司下期的市场表现、经营业绩以及盈余持续性都显著更差。由于专有成本的存在,客户名称的披露会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营风险的感知,投资者能够理性预期到上市公司披露客户名称并非完全有益。鉴于客户、特别是大客户对公司的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分析目前客户信息披露规定的政策效果,也为后续制定相关披露政策提供了依据。
02
题目
工业企业ESG责任履行、竞争战略与财务绩效
作者
王双进; 田原; 党莉莉
摘要
企业竞争战略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和赢得财务绩效的重要手段,并与企业ESG责任紧密关联。选取我国2010-2019年405家工业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系统GMM方法,对ESG责任履行与财务绩效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并探讨了不同竞争战略对ESG责任履行与财务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工业企业ESG责任履行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呈现U型非线性特征,而竞争战略强化了二者间的U型关系;与低成本战略相比,差异化战略对CFP-ESG的U型调节作用更强;相比于环境(E)和公司治理(G)指标,社会(S)指标对财务绩效的U型关系更显著。本文弥补了现有研究关于企业竞争战略对财务绩效未来影响的不足,并为工业企业从不同维度竞争战略提高财务绩效提供了有益指导。
03
题目
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与公司债券发行定价——基于文本相似度视角
作者
宋建波; 冯晓晴
摘要
关键审计事项是来自审计师视角的信息,其蕴含的特质性信息对实现沟通价值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计算的文本相似度衡量关键审计事项特质性信息含量,考察其对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以较低文本相似度代表的较高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能够降低公司债券发行定价。较高的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能够增强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对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降低作用。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是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降低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具体影响渠道。考虑关键审计事项类型后发现,关联交易类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对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降低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未来改进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要求。
04
题目
财务舞弊识别框架构建——基于会计信息系统论及大数据视角
作者
叶钦华; 叶凡; 黄世忠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和中概股财务舞弊事件频发,学界和业界对此高度关注。本文结合理论与实务,构建了五个维度组成的财务舞弊识别框架,五个维度包括财务税务维度、行业业务维度、公司治理维度、内部控制维度、数字特征维度。该框架的理论基础是复式簿记与会计信息系统论,五个维度分别对应于会计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应用该框架时则有赖于学术研究、实务专家经验及多维数据的支撑。本文将讨论如何从五个维度出发,寻找与舞弊相关的信号、形成可度量的变量,并分析背后的逻辑关系,以及讨论如何进行组合分析,实现舞弊的事前识别。本文将给出初步的框架应用过程和结果,并在大数据视角下讨论了框架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05
题目
宏观审慎政策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兼论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改进
作者
陈艳; 李佳颖
摘要
本文以2010-2019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即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提高企业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机制检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增强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作用;宏观审慎政策调控下,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呈非对称性,债务调整是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式,权益融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能力不足;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具有协同效应。本文拓展了宏观审慎政策在微观企业层面的政策效果研究,为政府宏观调控在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支持。
06
题目
数智化转型下会计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第十四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综述
作者
唐大鹏; 杨真真; 李渊; 刘翌晨
摘要
十九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会计改革持续推进,会计作为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愈发重要。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计算、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会计走向转型升级之路,会计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而至。
07
题目
控制中的控制: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为何重要?
作者
段然; 丁友刚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本的量化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质量水平进行了量化,并据此考察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有助于促进内部控制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与其他内外部监督机制具有协同效应。在审计委员会作用更强、外部审计质量较高及市场化程度更高情况下,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对内控质量促进作用也更明显。上述研究发现表明,监管层面应加强企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质量监管,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总体提升以及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地。
08
题目
社保缴费与企业管理数字化
作者
夏常源; 毛谢恩; 余海宗
摘要
本文以2008-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社保缴费如何影响企业管理数字化。研究发现,企业为其雇员多缴纳1%的社会保险、其管理数字化投入相应增加约0.33%。区分人力成本和人力资本作用机制发现,社保缴费提升管理数字化的逻辑主要在于替代重复性工作的劳动力,但吸引高技能劳动力以拓展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该作用因劳动密集型与否、是否以盈利为首要目标、所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成本转嫁能力强弱而呈现明显差异。本文还发现不同于到手工资,社保缴费可通过优化员工激励契约影响企业管理数字化。本文既拓展了现有研究认识,也有助于政府及企业妥善应对社保缴费压力和数字化转型困境。
09
题目
家族主义文化与企业并购行为——来自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作者
李诗; 蒋骄亮; 吴超鹏
摘要
儒家家族主义伦理思想对中国家族企业经营影响深远。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企业并购交易的规模越小,但并购绩效越好。这一实证结果在考虑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企业所在地的市场法治环境较差、并购方处于行业景气度较差时期以及并购方进行跨行业并购时,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最后,我们发现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家族内部的言传身教,而非外部社会环境的熏陶。综上,本文结果表明企业家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越希望企业在家族内部世代传承,实现基业长青,因此其并购决策将更为稳健谨慎和具有长期价值导向。
10
题目
股权质押引发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吗——基于信息质量的中介效应
作者
叶莹莹; 杨青; 胡洋
摘要
股权质押是否具有信息传导效应从而引起机构投资者行为变化这一问题一直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基于信息质量的中介效应探讨了股权质押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股权质押加剧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机制分析发现,信息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股权质押虚拟变量通过公司内部信息质量(盈余管理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正向的间接作用,股权质押率通过公司内部信息质量和分析师盈利预测质量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正向的间接作用。本研究验证了股权质押这一大股东行为对机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同时表明信息质量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作用,对合理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转自:经管信息一箩筐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2023年1月19日20:00)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