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求索》2023年第1期法学文章要目
2023/2/6 14:24:49 阅读:157 发布者:
《求索》2023年第1期法学文章
法治建设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江必新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恢复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内容与每个阶段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法治的“人民性”,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注重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人民权益的维护,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相互促进。在法治建设的数十年间,我国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法治经验,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关键词: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作者简介:江必新,男,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从《民法典》人格权编到《个人信息保护法》
张红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之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而来,二者协力共同构筑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体系。《民法典》人格权编确立了个人信息民事权益的基本框架,《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的性质、定义、类型、处理原则、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方面发展了《民法典》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国家保护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建构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在法律适用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存在前者优先适用以及二者协同适用两种情况。
关键词:《民法典》人格权编;《个人信息保护法》;敏感个人信息;“可携带权”;自动化决策
作者简介:张红,男,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体系化的构建——以指导性案例131、132号比较分析为切入点
尤婷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3)
摘要: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制度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体系不健全、规范不完善等困境。通过对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131、132号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指导性案例性质相同、案件相似,但存在赔偿额度确定上的多层规则、虚拟成本计算不确定性、赔礼道歉适用方式多样性等问题,以至于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在审判实践中并未完全产生预期效果。究其原因,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存在概念尚须进一步统一、司法解释与行政规范性文件有待进一步衔接、遴选和清理程序还可进一步完善等因素。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体系化能够实现规则的可预期性、构建司法适用的统一性、强化守法的通融性。因此,完善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体系化的规范路径在于确定其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推动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优化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创制程序等,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案例法治保障。
关键词: 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体系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尤婷,女,博士,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转自:“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