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和进一步总结、推广、交流各旗区作业设计经验做法,提升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22年9月开始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每周在鄂尔多斯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展播。活动全部结束后,公布所有获奖案例。
课题: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
学科:语文
学段:初中
姓名:安月清
单位: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中学
设计目标
1.了解《昆虫记》及作者法布尔。
2.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迁移提升写作能力。
3.分享读书感受和成果,营造共读比读的阅读氛围。
作业用时
三周(包括每周的阅读课,课前口语训练,自由阅读时间)
实施过程、策略与评价
第一周
任务一(阅览课课堂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分配根据学情决定)
首先,读课本中关于《昆虫记》的阅读指导部分,了解作者,给法布尔贴标签。
法布尔的标签
如果给法布尔贴印象标签,你会选哪些词语
(评价:1个词语得1分,组内重复的不加分)
标签1
标签2
标签3
标签4
……
温馨小提示:阅读作者生平
然后,快速翻阅整本书,概观感兴趣的内容,完成自己的阅读心愿卡。
期待1:我想了解 理由是:
期待2:我想学习 理由是:
期待3:……
最后,个人制定阅读计划及小组共同制定本组的阅读计划。
任务二:制作昆虫获奖卡片学习探究流程(课后完成)
根据自己的阅读计划,挑选3-5位昆虫,根据她们的特性,找寻一个评奖标准,进行颁奖。
评价:
1.为每位昆虫选手拟定奖项名称;
2.分别从名字、分类、外形、习性、住所等方面为她制作一张独特的名片,版式自由设计,力求简洁美观(独立完成)。
3.课前口语交际时模拟颁奖现场,宣布昆虫排行榜并逐一介绍。小组评出优秀的在班级后墙展示。
任务三:迁移提升写作能力(课后完成,教师批改)
任务布置:如果让你把《昆虫记》推荐给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你打算怎么说才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昆虫记》写一段推荐语,100字左右。
评价:从故事真实性,内容编排上,语言特点等方面评比。
第二周
任务一:跟随法布尔学观察(课后完成,阅览课上展示)
选择一种昆虫,用手机拍摄她的活动情况,在本周阅览课上展示,小组内互相说说法布尔的研究方法,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整理出“动物研究法”。
同学们可以这样说:我发现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跟踪观察昆虫,(或者说,我是这样观察昆虫的)你看:
评价:小视频,ppt等现代化手段使用,然后小组合作整理完成“动物研究法”。
任务二:课后完成
赏析语言特色 品味语言魅力
1.读一读精妙的语言。在每日的阅读中,挑选你认为最生动或最幽默或最有趣的地方有感情的读一读,准备第二天课前口语展示。课前口语交际可以这样说:我阅读的 页 很 ,因为 。(评价:运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声情并茂读语句)
2.品一品生动的表达。运用平时所学的批注式阅读法,作简单批注,可以是对此处精彩词句的品析,可以是瞬间的感悟,也可以是当时的联想……。(评价: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同学们的精彩批注)
任务三:课后完成,全班展示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维吉尔”,请你为作者或自己喜欢的昆虫写一首小诗,或者为法布尔撰写颁奖词,模拟现场,为法布尔颁奖。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思考。
评价:优秀者会获得“‘法布尔’文学奖”奖状
第三周
任务一:知人论世研读作品
法布尔为什么放下一切名利与昆虫们朝夕相伴呢?法布尔怎么那么热爱我们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昆虫呢?请带着这些疑问,查找资料,制作一张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卡以供课上小组交流(课前独立完成,课上小组交流展示,评选优秀小组)。下面活动任务供参考:
活动:走进荒石园、爱上《昆虫记》
----我为法布尔办展厅
任务一
我为XX昆虫作代言(得基础分)
任务二
演读昆虫活动当导游(拉开分数差距)
任务三
我是法布尔的小助手(决定胜负)
任务五
我是这样读科普作品的(扭转乾坤)
评价:优秀组将获得“卓越团队”奖。
任务二:对比联读理解内涵
查找其他科普作品对昆虫的介绍,看看这些作品与《昆虫记》在说明昆虫时的不同之处并思考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以及对生命的态度。
建议:全班分为两队,分别收集材料,从原著和后人评价中,整理关于《昆虫记》是科普多于文学还是文学多于科普。双方各代表一个观点。课上进行辩论赛。
评价:综合观点、语言、辩风,评出最佳辩手。
任务三:迁移提升能力(二选一课余时间完成,教师批改,课堂展示佳作)
1.去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不一定是昆虫),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说明这种小动物的某个特征,字数200字左右。
2.试着写一份观察实验报告(老师期待你选做这项作业)
示例:《象态橡栗象》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象态橡栗象长长的怪鼻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建立假设:用长杆工具钻橡栗来开道,以便放置自己的虫卵。
实验过程:
1.在野外观察象态橡栗象钻孔,一个小时后,象态橡栗象休息了,没有结果。
2.我捉了一些象态橡栗象,装入我实验室的金属置网中,我把长满橡栗的树枝置放在我的金属置网圆顶上面,一头浸在一盆水里,以保持新鲜,小树枝上放了数目合话的配对橡亜象,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继续在实验室观察,三天后,象态橡亜象开始工作了,我观察两个小时后,家中三个人轮流值班,连续不断地观察了八小时后,没见结果。橡栗象走了,遗弃了那个橡栗。
得出结论:象态橡栗象用它的长鼻子在橡栗上钻孔,但将钻好孔的橡栗遗弃了,没有产卵。
评价:说明对象特征鲜明,条理清楚,生动和平实有机结合优秀作品编入本班《昆虫记》续集。
设计意图
按照“双减”减负提质增效的要求,三周作业,设计了四项任务。任务一主要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制作名片和探究研究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昆虫知识,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任务二重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力。任务三通过知人论世和对比联读的方法,了解作者的哲学思考,拓展阅读内涵。任务四以读促写,鼓励学生以灵活的写作形式升华对《昆虫记》的阅读感悟,使阅读能力在写作中得到运用和提升。
四项任务,由浅入深,调动学生共同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享受阅读经典的快乐,进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分层要求。
效果分析及反思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课下到处听到各种‘虫子’的争论。课前口语训练时气氛活跃,阅读课的讨论交流更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多元化的作业相较单一的摘抄使我更能发现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在今后的作业设计中继续集思广益,和同仁们积极研讨更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尝试不同的创意,让作业变得有趣又有益(后附部分学生作业)。
点评
"双减"背景下,如何让作业"减负提质"成了老师们新增的必修课。《昆虫记》作业设计有意思,有意境,有情怀。不拘泥于文本的限制,作业形式多样,有专题情境化阅读,也有多角度研读经典,还有趣味性玩转名著。以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和社会活动,达到了读虫,读人,读文的目的。合理合情的分层作业设计,给不同基础的孩子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同时设置了多种新颖的评价方式,好的评价反馈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而且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总之,此作业设计内容丰富,激趣形式多样,能真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转自:“鄂尔多斯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