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减”教师新语|“双减”背景下,教师所思所行

2023/4/10 14:36:34  阅读:84 发布者:

“双减”背景下

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奈曼旗第二中学   李玉华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沉重的教育负担,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科教育重返校园,完成这个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要反思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精讲巧练、优化整合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精心备课,巧设疑问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重要的环节,是教师熟悉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一节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备课中,教师不但要思考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还要巧设疑问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有趣,这样学生才会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化学充满兴趣。此外,化学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备课和设问时要有层次性,达到夯实基础、突破重点、最后升华迁移。

例如,在讲解3.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解反应并且记住其反应特征,为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中设置提问环节。首先,带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然后,再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问题如下: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变为水和氧气的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立即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断收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答案,随后,再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通过精心备课、巧设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双减”政策提出后,化学学科不仅要注重三基发展,还要改变单调乏味枯燥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化学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时可以分组实验合作讨论,教师可以跟问:生活中有没有此实验的替代品呢?学生亲身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化学知识,既激起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8.3酸与碱的反应这一节的时候,本节主要内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组,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因此也就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灵活地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猜其中的原理,设置问题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7.1溶解这与乳化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溶液,就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们喝的糖水、盐水等,这时候学生脑海中就会对溶液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讲解溶液的定义,学生理解的会更容易、更深刻。

三、重视实验,体验参与使学生对知识有获得感成就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操作既可以获得直观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硬水、软水区别时我准备了肥皂水,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水源进行实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让学生猜测烧杯内支架上哪层蜡烛  先灭?“上层”学生一致回答。我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和学生猜测的相反“下层”蜡烛先灭了,学生的当时感觉非常困惑迷茫,很想知道造成此实验现象的原因,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的好奇心就被调动起来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室的铁丝太粗不易燃烧,怎么办呢?我就问有没有废弃的圆珠笔?将里面的弹簧取出来做实验,学生主动地取出几个弹簧交给我进行实验,实验中现象非常明显,讲桌上弹簧在噼噼啪啪的火花中消失了,而讲桌下留下一片惊讶声。同时讲课时还要注意利用家庭小实验以及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构建思维导图,单元整体梳理强化知识横向纵向联系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简单高效,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单元整体知识梳理整合的工具。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方便学生了解每一节的知识点,还能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有效复习旧知识,形成单元知识整体且明确知识的前后及纵向联系,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提炼和整理,做好笔记,画出导图。教师把制作思维导图训练当作一种辅助学好化学的工具,有助于锤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综合提炼、归纳总结的能力,但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厘清化学知识间的联系,合理制作使用思维导图。

例如,在讲解8.2常见的酸和碱这一章时,就会学到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这时候就比较适合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不必千篇一律,化学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创设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再有化学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要学会分类、整合、归纳、提炼,作图做到简洁明了,千万别繁杂冗长。

五、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增强自信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施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所做出的反馈,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公正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并且要改变单一的测评评价模式,构建科学、多元的有效评价方式。具体是教师需采用定性、定量多元方法相结合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共同成长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语言或表情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委婉指出问题和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树立了学生学习自信,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讲解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许多化学教师都忽视了课堂评价环节,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最后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不理想。优化课堂评价,将课堂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以长久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第二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主。这样,通过优化课堂评价,树立了学生学习自信,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六、精设作业,提质增效强化习题的针对性典型性

作业是是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很多教师认为“双减”就是少布置书面作业或没有书面作业,以此来达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能力训练不足,因此,化学教师应由原来的“重视化学知识体系的作业”转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作业”形式转变,精心设计、减负增效。练习设计要和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相对应且便于重组与迁移,题目选编要简、要全、要有代表性、要分层。这样的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且学习成绩有较高的提升,从而也就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作为我国的重要教育政策,关系着我国的百年教育大计,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做好减负增质。在双减政策下做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双减的背景下喜欢上化学课、学好化学课,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学习效果,这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光荣使命和责任。

END

来源:普教股

转自:“奈曼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