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师心语| “双减”背景下,教师的学思行
2023/4/10 14:26:52 阅读:92 发布者:
“双减”背景下,教师的学思行
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学区新庙小学
倪雪娇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社会、学校、家庭形成了合力。特别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养成教育,学校从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家庭共育等方面开始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专注、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双减”政策落实到学校,教师便成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减负提质”的关键和核心。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乃至自身发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
一、钻研学情和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和教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教师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课堂的效率高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也就轻了。
二、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同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安排练习环节,及时查缺补漏,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做到作业“少而精”。教师不仅要从课后作业的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在作业设计上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尝试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要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布置和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和反馈。一方面对学困生加强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
三、积极参与课后服务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在参与中,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爱好,让更多孩子在减负的同时增长知识、兴趣和能力。
四、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天性不同,禀赋各异。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快,有的动手能力强,还有的喜欢跳舞、绘画、打球等。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只以分数为评价标准,坚持多一些标准评价,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多维评价。
五、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作为教师要善于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因为教育不只是教师的事,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所以“有效沟通”十分重要,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联起手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整体,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孩子成长!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线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真正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真正为“双减”加劲。
转自:“奈曼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