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当堂达标”模式具体到学科可以怎样呈现?
——基于“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模式的实践探索与追问(六)
基于“问题导学、当堂达标”模式的优秀课例展评(三)
——物理学科基于模式的探索
执教/陈尚莉
第九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课题与课时】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 《大气压强》
课时:1课时
设计教师:陈尚莉
【课标要求】
2.2.8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类比液体压强,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通过列举实例,能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值。
3.通过自学课文,了解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知道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指向目标1、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二。(指向目标2、检测目标2)
3.完成任务三。(指向目标3、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大气压强》是人教版物理教科书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水的沸点、液体密度、压力、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的,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本节大气压强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趣味小实验
打开吸尘器开关,气球被吹起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鼓起来,引入新课《大气压强》。
[设计说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任务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就存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自己是否也能设计出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又具有哪些特点?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
活动1:小组内为学生提供诸多相关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并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将本组的设计方案上讲台前面展示给其他同学。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乒乓球不会掉下。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硬纸片不会下落。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两个吸盘紧紧吸在一起,很难被拉开。
活动2:你能结合课本内容总结一下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吗?
活动3:生活中我们又有哪些利用大气压的事例呢?
学生小组间抢答说明。
认真观看“大气压在生活生产中的利用”视频。
课间检测一:
(二)任务二:大气压的测量
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中用16匹马才将两个半球拉开,那么如此巨大的大气压强,我们如何进行测量呢?
活动1: 学生观察演示视频——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并讨论:
(1)开始时,玻璃管中为什么要装满水银?
(2)玻璃管内水银下降到760mm时不再继续下降,说明什么?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活动2: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测量大气压的值?
阅读课本41页上面一段内容,完成填空
气压计:有
气压计和
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的优点:
;缺点:
。
课间检测二:
1.著名的___________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___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个标准大气压大约能支持___________高的水银柱。
2.小明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完成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若在玻璃管顶部戳一小孔,管内水银将从顶部喷涌而出
B.若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若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若玻璃管变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变小
表现性评价得分:
过程性评价得分:
纸笔性评价得分:
[设计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欣赏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三)任务三:大气压的变化
我们刚才测出了大气压的值,那么这个值会保持不变吗?它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1:观察演示视频
思考:将自制气压计从一楼拿至四楼,气压计中的液面升高,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活动2:自主探究:阅读课文p41最后两段和p42上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海拔越高,空气越
,大气压越
.
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
。
活动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课间检测三:
1. 如图,同学们自制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其中能用来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是图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将该装置从一楼拿到十楼,玻璃管中的水柱将会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一些。
2.如图所示,小明从上海坐飞机到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发现背包中密封很好的食品袋膨胀了很多。相比出发前,袋内气体的质量_________,密度_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请利用气压知识说明高原上食品袋膨胀的原因_______。
纸笔性评价得分:
纸笔性评价得分:
[设计说明: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
【本节小结与达标检测】
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用塑料管吸饮料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C.用抽水机抽水
D.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
2.著名的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科学家___________首先利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值,但大气压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
(1)是______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落下;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__________mm高的水银柱。
(2)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______;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______;
(3)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______;将玻璃管倾斜,高度______,长度______,把水银槽加大,水银槽中的水银增多,玻璃管加粗等都不能影响实验结果,管内外的高度差______。
达标检测得分:
本节课总得分:
【分层作业】
优秀(40分及以上):绘制《大气压强》一课思维导图, 完成同步练习册A组和B组题目。
良好:(30至39分)完成同步练习册A组和B组题目。
潜能:(30分以下)落实好本课导学案,完成同步练习册A组题目。
教师发展中心
2023.4.7
转自:“滕南教学教研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