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不写教案是不是给教师减负?|教案系列谈 4

2023/4/10 10:14:00  阅读:98 发布者:

不写教案是不是给教师减负?

张爱军博士

东华理工大学

国内“备课专业化”首倡者引领者

网络上流传一个视频,是北京某小学校长做客电视台,说为了给教师减负,就不让老师写教案。原因是老师的教案都是抄,干脆不如不写。这位校长说她还全国到处讲这个事,处处都得到老师的热烈反响。

这个事,单纯从减少工作量来看,肯定是减少了,是不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却不一定。这里,就要弄清楚什么是负担、负担哪里来?

什么是负担?负担的基本涵义,包括费用开支、责任、承担等,校长说的负担引申为一种多余的有压力的事情。不难看出,负担的本义并不是指“多余的、过重的”事情,反而包括责任、承担这样的“应有之义”。问题就来了?教师有写教案的职责吗?很显然,职责来自于特定的职业身份,写教案是因为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公交车司机,你就没有写教案的责任,这看起来很荒诞,却是事实。我是教师,有写教案的职责,就没有写病历的职责,因为我不是医生。写教案显然来自于教师的职业身份,是工作的需要,是教师的职责,那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就不应该成为负担。

至于校长说的教案都是靠抄,并不能因此否定写教案是教师的职责,这是两码事。教师之所以抄教案,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主观上教师自己不愿意写或者确实没时间写,二是客观上教案检查或教案管理制度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因为抄教案现象比较普遍,那就直接废掉教案及其管理,这样的思维和管理方式都是一种懒政,都是一种不专业的做法。照此逻辑,如果教师嫌课太多、作业太多,那就直接不要改作业、不要上课?岂不是荒唐!

没有教案去上课,就相当于没有图纸要盖大楼,是一件不专业的事情。任何专业的事情都包括基本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三个基本环节,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的教学是不专业的事情,那就不写教案去上课吧。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教学设计是一项教师的核心技能,不仅不能“废弃”,还要努力学好。至于减轻工作量,可以采用电子教案、备课组共享等诸多手段,抄教案、工作量大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这位校长的做法看似解放了教师,实则剥夺了教师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这种做法和观点能得到一些不懂教育的人的附和、点赞,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不妨深入讨论一点,解放教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成为教学的主人、不被事务奴役,不是不履责。所谓教学的主人,即自主设计教学、按规律设计和实施,是主体性的表现。而如果教师被动写教案、为了检查而写、没有创造性而写,则真是成了教案的奴隶。

显然,要真正为教师减负、解放教师,不是抄教案,更不是不写教案,而是要学习专业的教学设计,做更高要求和专业水准的事。如果不让写教案就是减负、解放教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不要让老师再去上课,就进一步减负;不让老师去批改作业,那就更加解放老师;不让老师去上班,她就彻底“解放”了。这不是害人又是什么呢?

一个普通老师,如果提出来不写教案就是减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家电视台,能播出这样的观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电视台他不是专业的教育机构。但作为一个校长讲出这样的话是不能理解,也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专业人士,不应该讲这样不专业且不负责任的话。

抄教案肯定是负担,因为“抄”是一种简单、重复的纯体力劳动;而专业的教学设计则是一种专业技术,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创造性的事情则不可能成为一种负担,让人会乐此不疲。抄教案的教师和做法显然是一种高度依赖经验的做法,是被经验主义束缚和驱使的教学生活。

真正的解放,则是教师通过专业化进程,超越经验的束缚、桎梏,走向专业的自觉自由。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