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难题!课标分析专辑 (1)| 设计好学习目标的第一步:课标分析
2023/4/10 10:12:54 阅读:109 发布者:
设计好学习目标的第一步:课标分析
作者:张爱军
有老师问:“既然你说传统备课中的目标问题很多、不专业,那么,怎么叙写专业的学习目标呢?”
按照我们实践中的做法,学习目标设计的操作,一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确立学习目标的依据,第二部分才是目标的叙写或呈现。而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里面,第一步则是课标分析。道理很简单,任何教学的依据都是课程标准,所谓“基于标准”就是此意。所以,学习目标也要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那么,如何做到让学习目标建立在课程标准之上呢?这就需要首先从课程标准当中找到适合、针对这一节课的有关内容标准,然后内容标准进行分解,使之成为课时教学的具体指导。
操作办法实际上是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摘录课标,第二步就是课标分析。下面就是一个例子(《百分数的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设计者为罗燕老师)。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课标分析,这也是我们在进行备课专业化实验初期,由骨干老师做出来的课标分析1.0。后来我们还是做了很大改进。
在这个课标分析中,老师首先从课程标准当中找到了针对《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然后对之进行分解。因为课程标准的内容,它是笼统的,是一个宏观性的指导文件。而学习目标是针对某一节课的,必须是具体的。因此,所谓的课标分析,实际上就是课标分解。
我们设计这样一个课标分析的步骤,放在教学设计模板的第一个板块,就是为了向老师强调一个重要的观念,学习目标设计必须以课标分析为基础。因此,你在设计学习目标的时候,第一步首先是找到课程标准,从中找出针对这节课的具体规定。从课程标准当中,能够找到针对今天这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也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的。
在传统的备课当中,我们老师写教案的时候常常是把课程标准“悬置”的,忽略了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指导和规定性作用。许多传统教案根本没有把课标要求列出来,完全忽视了课标的指导意义。课标是编教材、考试、教学的依据,是“圣旨”,要备课怎能不重视呢?所谓基于标准的教学,要从备课开始,不然就是空话;备课中要做到“基于标准”,就必须先摘录课标,并做分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课标分析作为教学设计模板的第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为什么把课标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在教学设计中准确摘录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就是进步。实践中,许多教师并不能马上做到,常常只是笼统地摘录一段话,这段课标要求可能是针对一个单元的,而不是本节课的。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子,戴了一个大帽子。准确摘录课标要求,需要对教材和课标的双重精确理解,需要经验。
课标分析的一个难点,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有关动词的分解。在这个案例中,“理解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什么是理解?“理解”本身是一个无法观察的内隐的心理动词,不具体,也不可观不可测,也就是无法评估的。那么,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理解?就是说,当学生有什么行为表现出现的时候,老师才能够评估学生是理解的。老师必须做出明确、清晰的回答。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老师才能够清楚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标了。具体到这个案例当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就是要通过四个具体的步骤,最后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解释百分数的意义。解释,是指用具体的实例说明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就是用具体的情境中的例子,说明百分数是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用“解释”替代“理解”,就把课程标准清晰化、具体化了。
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够在做教学设计的一开始,列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课程标准要求,并对这个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具体的分解,就算是相当不错了。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课标分解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专业的事情。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仅向老师讲清楚课标分解非常困难,而且老师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为了操作的简便,我们做了简化处理,建议老师,只要你能说清楚“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足够了。实际上,说清楚这两个问题,又是一篇大文章。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