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带来的三大变化”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博兴县实验小学科研主任韩欣欣设计)
2023/4/10 10:10:32 阅读:137 发布者:
推荐语
张爱军 东华理工大学
2022年7月,山东省博兴县实验小学启动了“备课专业化”项目研究,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为抓手、从备课切入,走上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道路。
下半年深受疫情影响,难以开展线下研讨;但学校组织老师们消化应用暑期实操培训成果,努力在实践中缓慢推进。
今天推送的这篇教学设计,是学校教科室主任韩欣欣老师的作品。我经常在培训现场说,要推动“备课专业化”,干部就要带头:带头做教学设计,带头上研究课。不这样,老师们心里不一定服你。韩主任这篇设计就是很好的表率。
按照我在《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一书中提出的专业标准,这篇教学设计属于上乘之作,尽管还有可提升之处。相比培训之前、相比传统教案,可谓“换了人间”,因为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老师们在研究和借鉴这篇设计的时候,建议不要只是当做一篇现成的案例,保存起来,“下次我上课的时候不用备课了”。这样理解就太低端了。我们建议,首先学习它最基本的格式和做法,揣摩为什么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设计。这个格式是学、教、评一致性的结构化表达,一些关键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次,要研究一些关键点为什么好。如课标分析那里,这样做好在哪里;学习目标这样写,好在哪里。最后,思考怎么写出这样的设计。当然,读一篇案例,能搞懂第一个问题就非常不容易了。
作者简介
韩欣欣,山东省博兴县实验小学科研主任、高学段主任。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多次执教市、县优质课、公开课。多篇文章发表在《数理报》、《教学与研究》、《山东教育》、《滨州教育》等专业刊物,主持或参与省、市、县多项课题研究。
版权声明
本教学设计为原创,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著作权属于作者。未经授权,请勿随意传播、翻印复制;发表出版请联系我们。
教学设计
反思感悟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带来的三大变化
韩欣欣 山东省博兴县实验小学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上课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师范学习记忆中,有语文、数学等学科类学习,也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类学习,印象中没有专门的课程教过备课。实习乃至走上工作岗位,备课的知识大多来自于模仿老教师、名师或者看一些教学设计类的书籍。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自己的备课可能更关注的是活动设计,怎么设计精彩的活动让这节课有亮点?这样的备课更多的时候可能课堂是流畅的、热闹的,但最终很难达到有效、高效。在学习运用“学教评一致性(CLTA)教学设计”理念与技术的过程中,在一遍遍阅读《备课专业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理念的变化、 课堂的变化,为提高课堂有效、高效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一、学用课标落地了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大法”。学、研、用课标活动多样,但自己在学习和运用上经常是“两层皮”。学教评一致性(CLTA)教学设计模板第一个环节就是课标摘录、课标分解。虽说还不能熟练掌握课标分解技术,却在使用模板备课的过程中让课标真正和自己的备课相关联,从课标中找到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怎么学,为学习目标的的确立找到依据。在教学设计运用中让课标的学习落地了,和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有了联系。
二、目标叙写真实了
通过课标的分解,对目标的确立就有了更加明晰的思路。目标叙写不再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不再依赖教师用书,而是真正的为教学设计提供思路、方向、目标。《备课专业化》中学习目标构成四要素(内容、行为、程度、条件)的总结,给动词-定标准-给条件的目标叙写技术三部曲,更是为目标叙写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在运用学教评一致性(CLTA)教学设计模板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什么情境(材料) ,利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会)什么技能 (能力)的目标叙写样式已经成为日常备课的常态。这样的目标叙写真正实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的设计者转变。当然目标叙写中动词的分解是一个难题,同样带来了继续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三、课堂效率提高了
使用学教评一致性(CLTA)教学设计模板的过程中,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够专业,但备课逐渐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教学设计的活动从纠缠环节的新颖走向了目标、评价引导下的有序开展,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使用“学教评一致性(CLTA)教学设计模板”备课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专业备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深深的感受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促使自己继续学习、实践、反思,真正的让自己的备课从经验走向专业。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