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语文阅读将会是新时代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必要发展趋势。阅读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农村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难以得到细致的阅读指导,阅读能力不能系统的得到提高。作为一线的农村教师,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做好这件事。为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学生 低年级 提高阅读能力 策略研究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学生们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在小学阶段,孩子处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很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大胆、丰富,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刻。
但我们学校处于山区农村,实际情况是学生阅读能力整体比较薄弱,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学生方面:学生从幼儿时就没有阅读的习惯,绘本书籍接触的也少,识字量总体偏低,即使有识字量多的孩子整体理解能力也不足。这导致低年级学生读不懂题意,不理解阅读短文,表达时和题目要求不符等等,表面上看是孩子马虎不认真,真正的原因却是孩子的阅读能力严重不足。
家长方面:农村家长群体文化水平不高,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不够重视,意识比较落后。看到学生的成绩,最常说的是:“唉,这道题目又没看清楚。”“总是审题不够认真!” “这孩子其实很聪明,总是太马虎”……也常常因此责备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这种浅层次的认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毫无帮助,有时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
老师方面:在小学阶段,农村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时,常常被教师的理解或答案所代替。也存在有老师甚至直接用下载的电脑课件代替讲解,这种“包办”的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些农村语文教师性认为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的事,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师日常只注重识字教学,对阅读并不重视,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常常无计划。
由此可知,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破的方向。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就要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担扛在肩上。我们一定要克服惰性,深度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和学校的其他低年级语文老师共同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思想,达成共识。进行了《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01
研读课标 有的放矢
首先,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第一学段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兴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喜欢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尝试阅读整本书,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通过研读课标这些细致的要求,我明确了自己在小学低年级从哪些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出现因为操之过急而拔苗助长的现象。
02
紧扣教材 立足课堂
兴趣是儿童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其阅读行为、阅读理解。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乐于看,愿意听,并与成人进行信息上的交流;所以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才指导阅读的关键。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紧扣教材,在阅读的细节处精雕细琢,设法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喜欢大声朗读的孩子去反复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抓住富有童趣的文章引导学生形式朗读:个别读、比赛读、表演读、带动作朗读、小组合作读……引导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趣味,读出画面、读懂内容。
例如:在指导《咕咚来了》这篇课文的朗读时,我先给孩子们分好角色,然后我扮演大犀牛。表演朗读时,我指导同学们朗读的声音不仅要绘声绘色,读出着急慌张的语气,同时还指导同学们带上慌乱的动作,边逃跑便大声喊叫。因为农村教室里孩子的数量少,所以基本上学生全都参与到课文的表演读中,最后,由我出场让大家安静下来,再模仿犀牛的语气给大家读犀牛讲的话……整篇课文通过学生为主的表演读、师生合作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的语文课文大多都富有童趣,用这种表演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通过表演可以将抽象的具体化,化难为易,这样精心指导反复训练,即使是农村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03
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活跃,有时会出现上课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如果教师一味地训斥学生,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这时教师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新奇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每个月,我都会推荐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全班共读。首先以《快乐读书吧》里的书为主,读完之后,再推荐其他的课外读物,从妙趣横生的《小猪唏哩呼噜》到喜闻乐见的《安徒生童话》,从《伊索寓言》到现代的《杨红樱童话故事集》等等都在推荐的范围内。
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在一年级时,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
例如,推荐学生阅读《小猪唏哩呼噜》,我会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先讲一部分这个故事,让学生对这只憨厚可爱的小猪产生浓厚的兴趣,再让孩子们借助拼音去阅读,然后由程度好的孩子们继续向后续讲,这样既是对优秀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赞扬,同时又能带动阅读能力落后的学生努力赶上来,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到了二年级,我再推荐图书时,我会做足准备,自己先把这些故事先认真阅读一遍。其次再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精心设置悬念,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当他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充满探索的兴趣时,就会如饥似渴地开始阅读,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提高,到了二年级下期时,学生的阅读速度已经能达到两三天读一本故事书的水平。
04
建立图书角 享阅读时光
低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后主要学习汉语拼音。为了提高阅读的兴趣,我根据学生学段特点提供一些图文并茂,标有注音的儿歌、童话、故事等读物,在班里建立图书角。
每天中午,我会要求学生早点进班,带领孩子们一起静静享受午读的静谧时光。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外书收获快乐与知识。在课外书上也能找到语文书上学的音节,让学生觉得很有趣。拼拼读读也能把一个简短的故事读完,让学生不仅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午读时,阳光常常透过玻璃照进教室,孩子们静心阅读,有时会小声交流有趣的地方。我陪着他们,不用多说一句话,沉浸在书中的同学们是最美的、最安静的。
05
开展多彩活动 养成阅读习惯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为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从低年级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我总是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从不过多地干涉。我推荐之后,有些学生可能仍然不愿深入去读,我也不加强求,反而会邀请他们介绍自己爱读的书籍,让大家在交流中开阔阅读的视野。
例如,有个孩子喜欢阅读《大林和小林》,喜欢里面夸张的语言和夸张的情节,经他推荐给同学们阅读后,获得了很多同学的追捧,这本书被孩子们争相传阅。
在班级,我会定时举办和阅读有关的活动,这同样也是培养孩子阅读意识和兴趣的好方法。背诵儿歌比赛,讲故事比赛,给喜欢的故事配插画……在活动后,会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奖励,有时会奖励一些小零食,有时会奖励集体观看相关书籍的动画视频或电影,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些都化为学生继续阅读的动力,进而培养起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06
家校共读 共育英才
此外,低年级的学生单纯、幼稚,模仿能力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家长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尽量能在家开展亲子阅读,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使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
同时,制定每日阅读计划,阅读内容及阅读时长都有具体的要求,并请家长每天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到校后检查阅读效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坚持执行及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养成。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长,也会积极配合我开展阅读教学,经常带孩子去市里的书店逛逛,选购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去阅读。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他们在阅读广度和深度上也得到了发展。
书籍 ,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之,在课题研究中,我把多种形式的做法都落到实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把阅读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就会相得益彰,从而使提高农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不会是件难事。
贾峪镇洞林水岸小学 | 张军花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2-XYJKYB-X12-007
转自:“索城教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