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情境创设之拙见

2023/4/7 15:48:14  阅读:9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有厚度的信念 ,作者有厚度的信念

情境创设之拙见

史晓敏

情境教学法最早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提出,在1930——1960发展形成。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

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主观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学力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知:

一、情境的创设要“量体裁衣”,与孩子的年龄认知相符合。高年级不建议用虚拟的童话、神话故事来创编情境,应联系生活,找出学科教学与生活案例的内在联系,引发认知冲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而解决问题,建构新知。比如《等式的性质》教学中,可以用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劳动实践课上积极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在大家的辛勤付出下,蔬菜终于喜获丰收,其中有一根巨大的黄瓜,东东看着摘下来黄瓜,有这样的疑惑:这根黄瓜和一个茄子谁的质量大呢?这根大黄瓜会与几个茄子的质量相等?引出称重工具天平。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总结,等式的两边同时添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二、情境的创设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现实生活相适应。比如,我们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很多老师会平均分一个苹果,个人认为,可以结合当地的水果,进行均分,比如,我们当地的水果是“狮头柑”,我们可以创设如果把一个狮头柑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呢?这样情境既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还能渗透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可谓“一情境多效果”。

    三、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俱进,与国家的政策方针相接轨。比如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我们就可以结合当前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来创设情境:孩子们,近几年,我们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先要看产业振兴,你们知道家乡的物产都有哪些吗?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对国家政策方针进行了宣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情境创设。

总之,个人觉得,情境最大的作用就是联结,将新知引出,同时激发孩子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知情境之本质,方能不为情境而情境,生活处处皆情境,有效甄选方显教育者之大智慧。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