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浅谈课堂真实情境的创设

2023/4/7 15:47:46  阅读:13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萝卜青菜的生活 ,作者王玉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教材编写”部分明确指出: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生动案例阐释抽象概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在“课程实施——深化教学改革”部分明确指出: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都强调了通过课堂上真实情境的创设把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学习提升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在课堂上要创设真实情境。

一、真实情境要真

一位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与社会》时,课堂一开始教师创设了情境:开学啦!李华和几位同学组织策划了一场开学茶话会,畅聊假期生活,杂谈天下事,让我们一起加入吧!1

接下来:

第一话:多彩假期我分享

在暑假里,你参与了哪些很意义的活动或者了解到哪些让你感受颇深的社会事件呢?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在茶话会中,李华和几位同学也谈及了几件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事。

李华:暑假里,学校组织了“关注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我和同学们一道参观了新农村建设和乡镇企业。感受到乡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小丽:暑假里,我跟同学一起去社区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并帮助打扫卫生,改善环境。最后还给社区敬老院提了一些小建议。感觉虽然比较幸苦,但温暖了他人,实现了自我价值。

小明:暑假里,我和家人们一起在电视里观看神州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并交流了感想。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为祖国点赞。

小芳:暑假里,我用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特别是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况。认为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是非常重要的,想为国家分忧。

第二话:社会关系我探究

茶话会上,李华说他在暑假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发现有些新朋友是通过他人介绍认识的,感觉自己好像拥有一个非常大的社会关系网,能认识越来越多的人。 请同学们用图示的方法绘制一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李华为此感到疑惑。为什么明明是同一个人,却拥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呢?请同学们帮李华解答一下疑惑。

第三话:社会责任我承担

思考:李华很好奇,老师、同学、司机等人的存在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我能不能离开他们而生活呢?

茶话会要接近尾声了,小丽向大家推荐了暑假让她非常感动的一个视频:中国24小时。看完后请思考:视频中的人物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为什么?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呢?

表面上是创设了“茶话会”这个情境,课堂上学生一直是茶话会的旁观者,那这个情境没有任何作用,这样的情境就是典型的虚假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要参与其中,在这个真实情境中实现“做中学”。

二、真实情境要符合学科逻辑

一位教师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需要法律》2该堂课学习我国法治进程部分,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后,出示问题:(1)绘制我国法治进程图并在重要节点做标记。(2)如果你是某一重要时间节点的法律的制定者,你希望法律起到什么作用,国家呈现出什么状态?从问题的设置意图来看,教师是想让学生通过绘制进程图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在此基础上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描绘出法治中国的状态。但是第二个问题的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作为公民,我们是没有立法权的。问题本身就出现了学科错误的情境无论多么精彩都是不可取得。

三、真实情境表述要符合实际

记得多少年前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说过一段相声,讽刺数学书上一道题:有一个水池打开进水管注满水池要5小时,打开出水管放完整水池要3小时。现在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要多少时间才能把一池水放完?但是说在日常生活不可能同时打开储水管和进水管,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细想,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真的不存在么?实际生活中一定是蓄水的同时居民等一直在用水,绝对不可能在蓄水期间所有人都停止用水。只是这道题在表述时出了问题,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变动一下就变成了符合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进水管5小时就能灌满一池水,在灌水2小时后发现出水管没有关,关闭出水管后再继续向水池灌水,在经4小时才将水池灌满,问单开出水管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一池水放完?

要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需要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告知知识”的模式,想办法找到既贴合学生实际又是现实中真实、复杂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1】浙江一老师的教学设计。

2】山东一老师的教学设计。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