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减 | 如何设计实践性作业

2023/4/7 15:39:37  阅读:88 发布者:

实践性作业,也可以称之为行为作业或活动作业,是指作业的内容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强调学生以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完成作业的形式,并在积极观察、探究与合作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将所学生的知识输出和运用,提升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度。

“双减”背景下,要设计高质量的作业,促进其责任感的提升和家国情怀,就要注意设计实践性作业,借助于这一类型的作业的特点,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实践、探究、发现、创新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性作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渗透责任和担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般来说,要让实践性作业发挥这样的作用,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前的准备和设计的形式。

一、做好“情境—知识”整合单

要设计好实践性作业,首先要注意将知识与情境进行无缝衔接。实践性作业只有获得支撑的知识要点,才能发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挑战自己、学到知识、应用知识。

因此,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首先就要做好“情境—知识”整合单,将知识镶嵌于实践情境中。下面即为一个设计案例:

从上述“情境—知识”整合单可以看出,在设计实践性作业前,要做好“情境—知识”整合单:首先要明确单元知识点,其次要明确作业设计的类型,第三要确定作业设计的目的。

本案例围绕着“寻找春天”这一单元内容,选择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紧扣单元知识点(诗歌的诵读、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获得丰富的表达材料并表达真情实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其中包括书面类作业、实践体验类作业,还包括趣味益智类作业。

二、多种形式设计实践性作业

在清楚知识点、明确作业设计的目的后,就可以围绕知识点,灵活选择不同形式,设计实践性作业。

1.从视角入手,设计观察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教师可以依据学科特点,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设计观察类作业。这样的作业,要注意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能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的特征,还能对所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这种表达可以用书面表达,也可以用口头表达。

某教师在教学《挑山工》一文后,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通过对同一个人,进行多次观察;对不同的人,进行比较观察。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写一段话来描写人物。

2.动手实践,设计操作型作业

这种类型的实践性作业,一方面用于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比如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操作等;一方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知识与规律,培养其用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此类作业在设计时,要注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确保安全性,还要注意给予一定的要求和提示。比如科学、数学学科设计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语文、英语、历史等设计手抄报和幻灯片制作等。

某教师在教学上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Numbers》后,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中西方有关数字文化的差异,初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拓展思维,激发兴趣,设计了如下操作型作业。

1. 用手指表示出110的十个数字,并说出单词,速度由慢到快。

2. 说出中国文化中的幸运数字和忌讳数字;介绍西方文化中的幸运数字和忌讳数字。

3. 总结出生活中常用的数字,如110119120等,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这项作业中的第1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在听说认读数字单词oneten的同时,用“How many”这一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用英语表达生活中的惯用数字,引领学生发现生活,观察生活,进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目的。

3.立足综合素质,设计表述型作业

这种实践作业,实际上是以口头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将内容表述出来,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作业看似简单,但要做好这项作业,学生要经历“观察吸收—内化理解—语言表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为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为其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打下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此类作业要对表述有一定的要求,且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要求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变化作业的表述形式,如内容转述,即转述他人内容,可以要求详述、概述,要求改变人称、语气,也可以让学生以亲子作业、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对话训练,更可以让学生在与家长、同学的讨论中,明辨事理,发展思维。

小徐作为一名中学生,他得知:当地有一位护士援鄂抗击新冠疫情,她丈夫是警察,也在抗疫前线,家里还有一位七岁的女儿和一周岁的儿子,公公瘫痪在病床,全部重担都落在婆婆一个人的身上。小徐被这位护士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前往她家为老人和小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徐在敲门那一刻不知如何开口。请你帮助他介绍自己的来意。要求:能引用古诗或名言。

在这一作业中,小徐要去抗疫英雄家里,这是一个社会生活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要完成作业,不但要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小徐,还要介绍自己上门来到英雄家里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项作业中“介绍时要引用古诗或者名言”的要求,提升了作业的难度。实现了对学生语言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等能力的训练。

4.拓展知识领域,设计阅读型作业

阅读型作业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促进学生“充实素材,加深文化底蕴”。这样的作业可以用于各学科,一般可以分为预习性作业与课后补充性作业两种。前者一般用于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内容去查阅相关资料,尽量多地去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教材文本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阅读水平。后者要立足于对教材文本的有效延伸, 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某教师在教学《青蛙卖泥塘》时,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详细解读,学生逐渐掌握了文本主要内容。在课堂结束时,教师结合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进行作业布置:关于青蛙的童话有很多,回忆你曾读过的童话故事,用概述的形式写几句话,介绍童话故事主要内容。

学生接到这个作业任务后,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且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介绍关于青蛙的故事。有学生写青蛙搬家的故事,也有学生写坐井观天的故事,还有学生写青蛙学唱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味性,学生写话训练获得丰富操作效果。

当然了,在设计阅读类作业时,要注意立足于阅读的功能,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提升其识字水平和阅读技巧,促进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按一定速度流畅地默读、朗读、速读技巧,还要注意让相应学年段的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并做出评价等。

5.引导关注生活,设计调查型作业

调查型作业作为实践性作业的一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探索社会的过程中明辨真善美、假丑恶,让学生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跨学科学习,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在与社会互动中获得发展。

某教师在教学完“小数乘法”后,设计了如下调查作业:请你调查菜场鱼、肉、虾以及部分蔬菜的价格。小明妈妈带了20元钱,买一荤一素,各一千克,你能根据你调查的菜的价格,帮小明妈妈设计不同的购菜方法吗?

这道作业题,以学生的生活题材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计算。这一作业设计,不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

6.培养应用意识,设计应用型作业

应用型作业,主要是指要求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旨在为不同情境应用新近学到的技能提供机会。

某教师在学生学完《两步计算应用题》后,设计了一个应用型作业:

科技馆有三种参观门票,成人票每人每张20元,学生票每人每张10元,团体票(30人以上)每人每张15元。学校要组织25名教师和205名学生去参观。请为学校设计一个花钱最少的购票方案。要求:学生4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最佳答案。

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时,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交流、不断调整方案的基础上,得出让5名学生和25名老师去买团体票的最优方案。

这样的应用型实践作业的训练,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应用型实践作业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规则与原则,二是要注意考虑学生应该拥有哪些必要的知识背景以理解作业的情境。

版权声明 | 内容源于《高质量作业设计的10个标准》(世界知识出版社),作者为苏进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