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助力深度学习:创新思维作业的重构+范例与分析

2023/4/7 15:38:50  阅读:137 发布者: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学生实现了理解性的学习,提升了批判性的高阶思维,获得了主动的知识建构,实现了有效的知识迁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真实地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深度学习下的作业设计,要立足于基础知识,又要创新思维,设计创新思维作业,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深度学习下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思维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是个人思维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当前的教学目标更加倾向于对学生自身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掘和养成。深度学习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大的关注,尤其在作业设计,更是借助于创新思维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新思维及其特点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的高级思维智能。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它既有一般思维的共同特点,又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独特之处。

多向性。创新性思维的多向性,表现在它不受传统的单一的思想观念限制,可以从全方位提出问题,能提出较多的设想和答案,选择面宽广。如果遇到思路受阻或难题,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灵活地变换,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调整思路,获得适合时宜的新办法。

新颖性。这种新颖性表现在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的新颖。这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创新思维可以解放思想,能对常规事物表现怀疑,因此当个体处于创新思维过程中时,其思维积极活跃,能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提出问题,探索开拓别人没认识或者没完全认识的新领域,以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用新的途径、方法解决问题,善于提出新的假说,善于想象出新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能独辟蹊径,标新立异,革新首创。

开放性。创新思维的开放性,表现在这是一种全息动态的思维过程,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

求异性。创新思维的求异性,表现在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性。这种求异性表现在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尤其在初期阶段。

2.深度学习下的创新思维

深度学习基于学生需要,重视学生心灵的感知,学习过程既是可视的,更是“触及心灵”的,学生就算是离开课堂和学校之后,仍能继续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深度学习源于高阶思维,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和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在教学目标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触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也就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行为。因此,深度学习源于高阶思维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将知识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知识网络。同时,深度学习注重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并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获得提升,从而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高阶思维推动深度学习的实现。

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深度思考、全面学习整合的习惯,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进行深度学习。于是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做到知其所以然,整合知识,构成知识网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效果进行主动反思。由此可见,高阶思维发挥了有效地推动深度学习的实现的作用。

二、作业思维创新的特点

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需要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学生需要的学习经历,要强调对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深度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在作业的设计上进行思维创新。为此,教师要把握作业思维创新的特点:

1.内容开放

深度学习下的作业思维创新,首先表现在作业内容的开放性上,即作业设计融合了课内外、各学科间的知识,取材广泛,选材自由,主要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服务,十分宽泛,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展现自己。

这是一位教师基于深度学习设计的七年级历史作业(见表5-3)。

从作业内容可以看到,这份历史作业极具创新性,不但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思维,也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让深度学习发挥了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作用。

2.形式综合性

深度学习下的作业设计,充满了一次教学就是一个全息、开放的系统,一次作业就可以涉及多个智能领域的特点,这种作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可融合听、说、读、写、演、唱与一体,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这也是思维创新的一种体现。

1.围绕“为什么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这一问题,从课内到课外寻找大量的事实依据。

2.请自主选择,为我国的人间仙境设计一项作业:

①选择一段话来读。

②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背下来。

③仿照第四自然段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一段话。

④仿照描写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样子的句段写一种动物的样子。

⑤根据书上的内容画简笔画。

⑥为“九寨沟旅游开发公司”设计一则广告,使更多的人了解九寨沟,喜爱九寨沟。

⑦搜集有关九寨沟的

、录像及文字资料,设计一个网页。

这份作业设计中同样充满了创新,将多种形式综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有显著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实现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落实“双减”的深度学习的作业,基于思维创新,常常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作业,展示自己的成果,于是具有不同智力强项的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开展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这正体现了深度学习的意义,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体现思维培养

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深度学习下的思维创新作业基于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智力强项的手段,并尽情发挥,因而可明显地表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某教师在教学完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后,设计了如下作业:

小丽一家3人和小欣一家2人周末相约到崂山风景区度假,两家合住一套面积120平米的民宿,其中30平米的客厅和10平米的卫生间公用。小丽家所住房间面积50平米,小欣家所住房间面积30平米。如果每天住宿费是600元,怎么分配比较合理?

在完成上述作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应该两家平均分各家付费一半;有的学生认为两家人数不同,应该按照两家的人数比3:2进行分配;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按住房面积比5:3进行分配,等等。

可以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教师提供的生活素材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并经历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过程,不仅真正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内涵,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作业思维创新的方法

深度学习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设计思维创新的作业时,就要让学生经历思维发展的各种过程,使其获得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1.抓住感受点燃兴趣

“双减”要求为学生减负,那么在作业设计上,就要立足于深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减少作业时间,在作业“量”上做简“减法”,在作业的“质”做“加法“,力求“变化”,让作业摆脱机械、枯燥、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和抄写,使之“色香味”俱全,从而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请你来介绍一下吧!

1.吃美食,画美食。(可以贴照片)

2.用文字描述它的味道。

3.说一说它的制作过程。(文字、绘画、照片均可)

4.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美食?(文字、绘画、照片均可)

上述作业需要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调查,甚至需要动手、动嘴、动鼻,可谓感官全动员,但又不离作业的本质,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乐学、爱学。

2.立足差异进行分层

深度学习下的作业设计,同样遵循着新课程强调的“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作业设计时要尽量面向各层次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内容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犹如攀登拾级而上。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对作业进行巧妙分层,考虑学生的共性,也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3.紧扣拓展予以延伸

在进行学生作业的创新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挖掘,设计一些创造性、延伸性的课外作业,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比如“如果没有了重力那么人类会怎样?”这个作业问题,其与教材的知识相关却又突破了教材,进而能够有效地触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提升。这种延伸,可以选择学科内延伸,也可以选择跨学科延伸,总之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目的。

某历史教师有感于古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与历史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客观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

请同学们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评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观点,赞成或者反对均可。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这样的作业,紧扣拓展,予以延伸,从课内到课外,从历史到语文,跨度不可谓不大,拓展不可谓不深,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四、思维创新作业范例与分析

深度学习下的思维创新作业,体现了创新思维,紧扣内容开放、形式综合、体现思维培养的特点。学习此类创新性作业的范例,理解其创新所在,会收到触类旁通、提升作业创新设计能力的作用。

1.分层作业

深度学习下的分层作业,利于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所需的心理品质,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作业设计时,一要关注作业品质的养成,即促使学生产生适应性的作业行为和相应的心理品质;二要激发学生的认知上的挑战,即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三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作业行为以及对学科学习的更为积极的认知和行为。

作业A:练习二第89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作业B: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作业C:用一副七巧板拼成正方形,量出正方形的边长,并想办法计算出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份分层作业,针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依据个人的能力选择作业,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分析作业可以看到,作业注重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体现了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灵活,又促成了深度学习的发生。

2.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或者在将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类作业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孩子感受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让他的手眼口脑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

某生物教师在教学 “单细胞生物”之前,设计了前置性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十一”假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有机质丰富的水塘、稻田、湖泊边,用事先扎好小孔以便透气的矿泉水瓶采集水样,用于课堂观察的草履虫生物体。

这样的实践作业,采用发动学生采集草履虫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而且让学生在采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解到草履虫的生活环境的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

3.协作作业

协作学习,作为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从而获得了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

某教师在教学完六年级数学“圆”知识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

“学校田径运动会百米赛跑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是为什么400米赛跑却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不同跑道的起跑线有一段间距,这样比赛公平吗?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一份数学研究报告。

这个协作型作业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首先要确定田径场地两端的“弯道”是导致差距的原因,并上升到数学问题——研究田径场地两端两个半圆的周长:要想办法确定两个半圆的圆心、测量各个跑道(以中间线为准)半径、计算出各跑道周长等,最后计算出周长的差距即起跑线的间距。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学生不仅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这次作业以及同伴之间对各自方案的评价和批判,得出最优方案,既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力量,又展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灵活性。

4.生活作业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帮助个体成长并使之成为合格的公民。基于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同样也体现这样的特点。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提升能力、促成成长的效果。

老师家最近买了新房子,需要给卧室和客厅铺地板。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房屋结构图来帮助算一算,两个卧室和一个客厅一共要用多少地板(单位为平方米)?

这是一位数学老师设计的生活作业。这样的生活作业,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问题作为背景,可以成功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教师以“求助信号”的形式展示作业,更能让学生投入地完成作业,进而忽视了“作业”这一概念,而是将其当成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来对待。以这种态度与心理去完成作业,学生们会觉得既有趣又快乐。同时,这样的作业,不但考察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体现了“新”的特点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跨学科作业

深度学习下的跨学科作业,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浙江省温州中学生物教师吴圣潘老师在教学完“减数分裂”知识后,设计了如下作业:寻找材料,选择减数分裂一个典型的时期,制作减数分裂模型;或者给减数分裂视频配台词;或者画减数分裂过程图;或者创作能够帮助理解的文学作品。(任选一个完成)

学生后来呈现的作业,可谓异彩纷呈,有的学生创作歌词,有学生创作散文诗,甚至有学生写了一篇小说: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叫“人”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只有两个大洲——女人洲和男人洲。

女人洲上有无数个女人国,男人洲上有无数个男人国。

我是某一女人国、生殖系统省、卵巢市里的某一不知名生殖细胞县的染色体。

我给这个县取了一个名字,叫荣枯县。

荣枯县里有23对同源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便是一对夫妻。

我叫相钰,我的丈夫叫恩山。

我们卵巢市是国家里一个比较特殊的市,每过大概一个月其中一个县就要分裂,形成一个大城“卵细胞”,三个卫星城“极体”。卫星城没多大用处,但那个大城就会通过输卵管通道,要么排出体外,要么遇到精子并结合形成受精卵到达子宫市。子宫市会形成厚厚的膜,等待受精卵的到来。如果等不到呢,膜就会脱落流血。我们把每个月县分裂的日子叫排卵期。

政府已经下达了通知,下一次排卵期,分裂的就是荣枯县。

……

这一作业设计,给了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力。从作业的结果看,学生将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巧妙地结合起来,因此为跨学科知识的沟通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得深度学习得以发生。

版权声明 |  内容源于《深度学习与作业重构》(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杭州市钱塘区文清小学郭湘辉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