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一单元属于什么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二、单元主题:奇妙的想象
三、单元教学设计如下: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核心主题是想象。如何通过大单元先写后教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让三年级学生认识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能够“走进想象世界,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最终也能“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写出满意的文章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第1-2课时 先写 读图画书首次修改
第一课时 先写教材习作
1.请同学们直接打开教材,老师带着学生们读读教材。
2.读完教材,让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题目,也可以不用这些题目写想象故事,用一节课的时间写一篇文章。
【在学生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全班同学写了什么。记下学生的问题】
【学生写作的问题是:想象力不够,很多是在乱想,也就是逻辑混乱,思维打不开】
第二课时 读整本书 首次修改
1.请同学在纸上写上两三条迟到的原因及没有写作业的原因。
【从一年级到现在,班级里肯定有迟到的同学,有没写作业的同学。老师非常清楚,他们的迟到、没写作业的理由,要么是路上堵车,要么是忘记写了。】
2.读学生所写,指出学生的想象力问题。
3.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人读两本图画书,一本是《迟到大王》([英] 约翰·柏林罕 著,党英台译,明天出版社,2018年9月),一本是《我没写作业是因为……》([意]大卫·卡利文,[法]本杰明·修德图 李一慢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 月)
4.大家听完了故事与两位作家比比智慧。
5.修改自己的文章,看看自己的想象力能否变大一点。
6.文章写好,誊写后交给老师。
7.日记写作:把教材提供的七个题目的其他题目变成接下来每天写的想象日记。
第3-5课时 跟着作家想宇宙 找到写作智慧 写奇特文章
第三课时 读课文 完成基本课文任务
教学内容:《宇宙的另一边》
预习作业:一是在家里多读几遍课文,二是自学生字词,三是简单评价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1.课堂上自由朗读课文多遍。
2.生字词教学。一个一个地讲生字,让学生明白这一个个字。
3.拿出15分钟时间,让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好每个字。
4.讲爱因斯坦的一张照片(如下图),与学生一起思考“6-3=6”,思考爱因斯坦要如此讲这个算式。让学生对想象力有一种特别认识。
第四课时 再读课文 寻找课文藏着的写作智慧(一)
第一环节 读《数学诗》寻找课文给予学生的第一个写作智慧
1.读《数学诗》,感受想象力的独特,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
生:啊!
师:请看《数学诗》这本书。我用这本书给你们讲数学,讲“数学诗”。这本书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琦・佛朗哥著、美国插画家史蒂文・沙莱诺绘、林良翻译的,由重庆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一部绘本。请看一首非常特别的诗——
鸟窝
— 鸟儿
绳头 羽毛 树枝 树叶
师:这首诗,你读懂了吗?
生说:我明白了!就是飞走的鸟儿,鸟窝里剩下的东西。
师:再请看一首特别的诗
枫叶
+ 水塘
红色的小船
师:这首诗,你读明白了吗?
生:太有意思,一下子让我想到了那情境。
师:再来看一首:
落叶
风) 秋天
颜色
冬天
师:这首诗就是“秋天除以风,商是落叶,落叶乘风等于颜色,秋天减去颜色等于冬天”。你知道秋天减去什么颜色?这首诗明白了吗?
生:这首诗太有创造性了!
师:这本书有近百首这样好玩的诗,比如“雨滴乘荷叶”,你们认为等于什么呢?
生说:蜻蜓。
师:“雨滴乘荷叶,等于绿色盘子里的珍珠。”其实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公式,即“文字+数学+季节=数学诗!”如果你喜欢,可以买来读一读。读了这几首诗,你想怎么评价这本书的作者?
生:太有想象力了!
师:想不想玩玩这样的诗?生:想!
2.读《宇宙的另一边》的第8、第9自然段,其实也能改写成两首“数学诗”,一起玩一玩,如何?
第8自然段,同学们改成了:
大地万物
+ 一场雪
一片白茫
第9自然段,同学们改成了:
早春二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请同学们玩起来,用自己的想象玩起来。用加减乘除看世界,世界到处都是诗。当然需要你有一定的想象力。
第二环节 读课文 完成表格 找以课文的第二写作智慧
师:一起读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表格
我
宇宙另一边的“我”
从书包中拿出作业本
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
气喘吁吁爬楼梯
是不是正下楼?
趴在窗台看星空
他会不会看着星空,想着我?
上学出门向左边走,上语文课
出门向右走,上数学课?
表格一:我做了什么事?想宇宙另一边的“我”在干什么?
表格二 宇宙这一边的有关规律性的东西与宇宙另一边一样吗?
宇宙这一边
宇宙那一边
雪在冬天下
雪在夏天下?
太阳从东边升起
从西边升起?
石头没有生命
像花一样开放,像人一样行走?
师:善“问”的人,想象力都非常丰富。这篇课文中的那么多问题,其实告诉我们,文章中如果能出现很多很多问题,可以说明你的想象力相当丰富。
师:接下来给大家记一本由30个问题,没有答案组成的书。叫《第一次提问》,看一看日本儿童文学作家长田弘与伊势英子是不是想象力非常丰富?
【书的内容略】
读完之后,接着给同学们介绍屈原写的《天问》,知道这首诗是由173个问题组成的,看看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独特的想象力。
第三环节 修改文章 看看文章中能否增加一些问题
把第二课时结束学生所写的文章或几天所写的日记拿来,看看能否在文章中加一些问题。
学生修改,自读判断改的如何。
第五课时 再读课文 寻找课文藏着的写作智慧(二)
第一环节 认识走神 写写走神
1.读《宇宙的另一边》,然后读下面一句话:
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
2.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走神。
师:也就是作者前面所写的文字,全都是“我”在语文课上走神的结果。你走过神吗?
生:走过。
【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走神】
3.简单地讲一本书
师:我读过一本书,书名叫《走神的艺术与科学》,书中介绍了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是在听课、听讲座、与朋友在一起,走神来了灵感创作的。好多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发明,是在走神中产生的。同学们,我们人人会走神。其实,把走神的事写下来,可是想象力奇特的文章。是否愿意写一篇呢?
4.学生写自己的一次走神(8分钟快速书写)
5.读几篇给大家听一听。建议大家把这篇文章写成长文章。
第二环节 认识“我变成了……”
1.读下面一句话:
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2.以前在哪篇课文也有类似的句子,“我仿佛变成了……”
生:叶圣陶先生的《荷花》。
3.写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什么,这可是非常独特的想象啊!土耳其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叫奥尔罕·帕穆克,他的《我的名字叫红》,56章,这位作家把“写什么把自己变成什么”用到了极致;有一套叫《神奇校车》,不也是写什么把自己变成什么吗?希望大家读读这些书,也让自己变成要写的事物,会变了,你的水平就高了。
4.修改自己的作品,看一看你的文章有没有加这种想象的必要。如果不必要,加进去看一看,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不一样了?
5.学生修改。
第6-8课时 “变变变”变出一篇文章
第六课时 先写一篇《我变成了( )》 初读课文
1.先写后教:
(1)《我变成( )》,请在括号里写上一个词
(2)写好后读一读。
(3)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变成这个“词”?写写原因。
我为什么要变成( ),因为( )。
(4)再利用20分钟时间写出一篇文章。
【学生收好文章,放在一边,不做讲评】
2.读几遍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七课时 读课文,学生字词,寻找课文里的写作智慧
1.读熟课文。
2.学习生字词,给学生15分钟写字词。
3.读课文,分享这篇课文给予老师的写作诗:
变变变
谁不会变?
变成一棵树
顾鹰已经写完
不要再写树了,要写就写——
我变成一个鸡蛋
一堆蚂蚁
一群扑向天空的鳄鱼
一颗属于自己最亮的星星
一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体
变变变/谁不会变?
变得让你永远想不到
写下来的文章
写出来的书
才会让无数读者
真心拥抱
第八课时 改文章 读桥梁书 布置新任务
1.修改、交流文章
师:请你们把自己写的《我变成( )》与课文比一比,看看你的文章缺少什么?
(1)学生读自己的文章与课文作比较
(2)学生谈比较后的发现。
(3)利用这篇课文的写作智慧修改文章(8分钟)
(4)交流修改的文章
2..读两本桥梁书《妖怪列车》《月亮的蛋》,20分钟就可以读完。
(1)用两本书及课文简单讲述“交流平台”中的三句话。
(2)布置任务(日记写作):中日作家想象力对比,你觉得顾鹰与两本桥梁书的作者,谁最有想象力?写一篇小文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写好之后,读给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怎么说?
第9课时 梦想的世界很好玩
教学内容:用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引导学生习作
1.先写后教
(1)请同学们写五个梦想,每一个写一句话就行。时间8分钟。
(2)读几位同学的梦想。
2.大声读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1)说说作者怎么写一支铅笔的梦想,写了哪些梦想。
(2)读了这篇课文,看自己刚才写的几条梦想,有什么想法?
3.读图画书《梦想家威利》,这是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图画特别有趣,特别有意思,文字却相当简单,拼起来,就是一首诗:威利幻想着——有时候,威利幻想着他是一个电影演员,或是一个歌唱家;一个相扑手,或是一个芭蕾舞演员……有时候,威利幻想着他是一个画家,或是一个探险家;一个作家,或是一个潜水员……有时候,威利幻想着他不能跑了;但是,他能飞。他是一个巨人,或者他是一个小不点儿……有时候,威利幻想着他是一个乞丐,或是一个国王。他身处诡异之地,或是苍茫大海……有时候,威利幻想着变成凶猛的怪兽,或是超人。他幻想着回到从前……当然,有时候,是未来。威利幻想着。
5.根据例文和老师读的书,能否将自己的五个梦想变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呢?当然也可以把“我”变成你想变的事物,狗狗,蚂蚁……自己确定,在剩下的时间里完成这篇想象文章或诗。
6.课后请同学们,将写好的文章或诗,打印出来,全班同学共创一本书《最牛的想象世界》。
第10课时 用“换换换”的智慧玩想象力
教学内容:用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来习作。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很特别的文章,有的学生读了数遍也难以理解猫的尾巴与猫的关系。其实作者说得很清楚,用了好几个例子来讲述这种反过来思考问题的逻辑。如何带着学生玩这篇例文?
1.师生共读《尾巴它有一只猫》
2.换换换。
(1)一换:即将“猫”换成牛,把“狗”换成“羊”。先写后读。
(2)二换:把“尾巴”换成“四条腿”。先写后读。
(3)三换:把“尾巴”换成“树叶”,把“一只猫”换成“一棵杏树”,把文中的“跳蚤、狗”换成你想换成地事物,玩一玩。
3.读一本桥梁书《换换书》,台湾林世仁的作品。这本书的“换换换”,独特的让你怎么都想不到,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能感受到作家神奇的想象力。
4.日记写作:把已经写过的一篇文章中的人物以奇特的方式换一换,玩一玩。
第11-12课时 选择最满意的文章进行最后一次修改、誊写、完成习作评价
第十一课时 阅读本单元所写的文章
师:这一单元,我们写了好多东西了,给大家20分钟时间,一字一字地读自己的作品,并做出判断,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文章,交给老师欣赏。
【学生阅读】
【确定上交的文章】
【最后一次修改文章,然后誊写上交】
第十二课时 大声朗读学生作品 将学生作品装订成书传阅
课堂上,老师读十多位学生作品,让爱好画画的学生设计封面,然后将文章装订成书《我班第一想象力》一书,大家传阅。
用12节课教这一单元,就是教学参考书的规定。这样教,学生写了好多次,增加了很多书的阅读,多重比较之中,学生认识到差距,最终交上来的好作文形成的“书”,真的不需要传统的批改,每个人都会喜欢的。这就是大单元“先写后教”的魅力所在。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