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标为纲、素养为本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3/4/7 14:02:34  阅读:383 发布者:

大单元学习常以任务为驱动,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实践,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真实经历“学”的过程,建构能力,培植学力。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三上第六单元可以尝试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合教学,以结构化的活动引导学生举三归一,把握阅读、表达、思考等规律,再举一反三,迁移实践,习得读写思的能力。

尝试自主识字。初读时,选择重点的字、词、句等组块出示,集中学习;朗读课文时,渗透多种方法开展随文识字。巩固集中识字成果,积累识字经验,“教一类”和“教难点”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引导独立阅读。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语句与语段的内在联系,揣摩语段的表达特点;略读课文丰富认识,初步尝试迁移,在自主阅读实践活动中建构图式,使知识方法结构化。

培植表达能力。借助阅读中学得的表达图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在习作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总分构段、围绕一句话从不同方面写等的认识与掌握,丰富语言经验,建构语段表达能力,提升言语品质。

发展想象能力。无论是古诗还是其他记叙文教学,都注重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补白想象,将静态文字变成动态文字,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写”储备丰富的表象资源。

习得阅读古诗词的能力。第一首古诗指导想象的方法,后两首迁移运用,获得利用补白、借助生活经验,将静态文字变成动态画面等想象能力;整合单元中的四首古诗,比较异同,探究发现这一类诗在情感与表达等方面的共性特点与规律;联通生活,鼓励学生将家长的美融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之中,习得这一类古诗的阅读能力。

提高语段理解与表达能力。围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关键能力,统筹整合单元资源,循序渐进地发展能力:《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所在位置、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海滨小城》,迁移运用方法。尝试自主寻找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制作“小兴安岭的四季名片”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捕捉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并提取关键信息制作名片,习得阅读能力。

整个单元活动的学习活动都要提现由扶到放、由学到用的过程。致力于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或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得以培养,识字能力、朗读力、想象力、阅读力和表达力等学科关键能力得以循序渐进地提升。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以着重从任务设计角度进行探索和实践,任务设计以语言运用为核心,以开展深度学习为追求,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理念。

一、设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任务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语言运用”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宗璞先生的《丁香结》、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花之歌》三篇课文,还选编了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三首古诗。本单元阅读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如何“想开去”?根据内容的特点,调整教学顺序,以“我的情,油然而生”为单元主题。首先,将《草原》和《古诗词三首》合并为任务一“面对此景,情不自禁”,“三步走”组织教学:暑假,我看到的景;在热情的草原上;多情的山山水水。通过还原与体验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文字想开去。然后,把《丁香结》和《花之歌》组成任务二“今天,它又触动了我的心弦”,“丁香结里的情丝”“吟诵神奇的花之歌”,通过类比与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任务三“又见此景,浮想联翩”是表达训练,“写下景物引发的想象”“评说最打动我的此情此景”,通过教材中的文本,尝试由景物…“想开去”,激发生活经验和语文积累,实现自由表达。

二、设计指向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究性任务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层次思维(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将它们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心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布鲁姆认知目标六层次理论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传统语文教学停在前三个层次,后三个才属于高阶思维,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单元教学要设计探究性任务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个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题材各不相同。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设计了真实情境的任务“举办我们的阅读大会”。三个任务群——任务一,“《将相和》故事会”,从单元整体入手,“将相为啥不和?”“我能讲好这故事”“分享阅读小窍门”,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任务二,“测测我们的阅读力”,带着“工具”去阅读,将在《将相和》中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方法运用到三篇课文中,“美好的搭石”“一个比一个快”“地道里面怎么打仗的”,检测学生阅读速度与能力;任务三,“评选阅读风云人物”,开展“阅读风云人物”评选,“我推荐阅读上榜人物”“漫画阅读人物”,为表达提供话题与素材。

三、设计转变语言学习方式的活动性任务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单元教学要体现任务的活动性。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四篇课文都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我们深爱这土地”为任务情境,以“倾听山河水的悲鸣”“致敬可歌可泣的人物”“我有一个强国梦”三个任务群展开。

任务一“倾听山河的悲鸣”,其中的活动一“多灾多难的土地”,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查阅资料的支架——课文题目、作者生平或写作背景、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学生梳理资料,便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并完成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一览表。在活动二“残垣断壁的诉说”中,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圆民园的毁灭》主要内容,聚焦描写圆明园昔日景观的关键词句,结合相关资料,感受圆明园带来的震撼与自豪。在此基础上,学生探究: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呢?这些问题学生不能一下子回答出来,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对查阅资料的整理与发现,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与把握,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名词解析:梳理与探究单元

梳理与探究单元是基础教育“新教学”独有的单元设计,即在每一册统编教材原有单元的基础上,另外设计梳理与探究单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需要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作用。

梳理与探究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去接受有意义建构学习的挑战。这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障碍,而是充满发展希望的机遇。教师要以巨大的热情去接受这样充满希望的挑战,进行单元的梳理与探究,以及整本书梳理与探究的实践尝试。

——写在前面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标》中还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复习也应当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孵化地!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良方!

一、学习有情境,打破知识与生活间的壁垒

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知识的学习收入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获得知识建立起了联系,学生能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着的文化精神,学习者在学得知识的同时,价值观、情感以及态度都会同时建立起来。

四年级上册梳理与探究单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寻找“宝葫芦”的、带有浓浓童话味和探究味的任务情境。于是,综合复习在观看《宝葫芦的秘密》中拉开帷幕,通过自由交流,学生明白: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学习也是如此,靠自己大脑和双手创造就会有收获,就会拥有自己的“宝葫芦”。带着“我想有个宝葫芦”这一美好任务。开始了愉快而神秘的复习之旅。

二、学习主题化,贯通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

主题式的学习,系列性的活动,会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在头脑中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年级上册梳理与探究单元围绕“我想有个宝葫芦”这一任务情境,设计了三个小任务:

第一个任务“猜猜宝葫芦里有什么”,学生回顾前几个学期梳理与探究单元的学习任务,在交流过程中明确梳理与探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第二个任务“一起来寻宝”是对整测教材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梳理环节。其中,“走进字词的朋友圈”是整理中积累字词;“说说课文里的那些人和事”是对课文进行梳理。第三个任务“我真的有宝葫芦啦”是整个梳理与探究单元的成果展示与测评。在“宝葫芦分享会”中,学生分享成果,互相借鉴,丰富学习方法;在“宝葫芦显身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梳理成果完成综合测评。

三、学习重创生,培养高阶思维的逐步发展

“我真的宝葫芦啦”活动中,设置挑战小挑战:动漫微电影剧本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

作业以“剧本研讨暨新闻发布会”的情境展开,学生以变编剧的视角来完成学习任务,以动漫这一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塑造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按事情发展顺序讲清楚故事的经过,发展学生综合性运用本册阅读、表达、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都会让老师欣喜,会深刻地感受到语文生活是如此美好,这才是语文生活该有的品质。

四、评价多元化,实现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

大单元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评价主体,结合教师评、同伴评、学生自评,才能让评价真正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正面的作用。

“动漫微电影剧本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以一个分数来评定,而是以一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宝贝”的三级评价表进行评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核心素养时代,大单元教学成为了必然趋势,大单元作业设计也势必成为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共同体。通过大单元的作业设计,改变过去单篇、零散化的作业设计模式,通过创设和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真实情境,聚焦单元主题,整合单元语文要素,系统设计作业,强化学用结合与知行合一,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大单元作业设计流程:研读课标(以课标为纲)——分析教材(梳理单元语文要素与教学目标)——分析学情(以学定教,活用教材)——设定作业目标(聚焦语文要素)——设计作业方案(大任务统领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作业操作、分析优化(多种教育元素融合)——综合评价、反思改进。

一、多元化的作业类型

1.体验式作业

体验式作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学习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构建过程,这类作业注重学生“习得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同步协调,着眼于情境活动对学生个体的潜能呼唤与情感浸润。

一年级识字单元中,教师布置的体验作业为:到超市找一找,认识商品的名称,或把物品的外包装搜集起来,和家人一起分享你认识的生字。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情节性强,富有童趣,人物个性鲜明,教师让学生模仿人物语言读一读,根据情境演一演,激发学生表达、创造的潜力。

2.合作类作业

合作类作业通过任务的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提高写作与交往能力,共享学习成果的目标。

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小组成员可以根据“知事”“识人”“明理”“迁移”这四个任务,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类型,在探究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总结,共享小组成果,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多元智能作业

多元智能作业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各种智能、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下,主动积极地参与作业,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学习小古文《荷》,教师设计多元智能作业,学生或仿写,或配乐演唱,或画图配文,或同伴合作探究。在个性的独特感受中,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展现才华,在小组合作中受益无穷。

4.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习得知识,获得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腊八粥》后探究家乡的美食,制作家乡美食,开展“家乡美食”主题活动。学习《竹节人》后开展“老游戏介绍”主题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课程化的作业设计

1.在真实场景中积淀素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案例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我和动物交朋友”为单元主要情境,在真实场景中聚焦真实的任务,解决真实的问题。

任务一:学生到《古诗三首》《燕子》中“探寻春天的精灵”,通过“画一幅春天的剪影”“赞一赞可爱的生灵”“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感悟燕子、鸳鸯、黄鹂这些生灵在大自然中的可爱,逐步迁移写法仿写小动物。

任务二:“寻觅美丽的植物”。通过“拍一拍,记录身边可爱的植物”,学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的美好,通过拍照或手绘的方式抓住植物的特点并放大;再选择喜欢的植物,做一张“植物记录卡”,通过“我为植物代言”的方式,从外形、颜色、气味、作用等方面介绍植物的特点;最后通过开展“花博会”交流分享观察所得,提高迁移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三:以《忆江南》一词为切入点,感悟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推荐身边的美景”,把家乡介绍给诗人。

任务四:“介绍我喜欢的昆虫”。由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延伸到第四单元“资料袋”中的《昆虫记》,感悟昆虫大世界的有趣。

2.在探究式作业中提升综合素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案例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传统民俗”为主题,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写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本单元作业的主题定位“走进民俗大院”,将单篇阅读转化为真实场景下的有序进阶的任务群:玩转北京春节——走进老舍茶馆——探秘家乡风俗。

“玩转北京春节”中设计了“制作春节游玩攻略”这一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旅行社”,推出“精品游”和“深度游”两大产品。学生根据文本选择详写的内容作为“深度游”的攻略,而“精品游”则可以选择详写或者略写的内容。其次,还要向游客推荐“北京最佳美食地图”“北京最佳亲子游攻略”。小组合作、汇报,评选出“最佳口碑旅行社”“最佳文案奖”“最佳合作奖”。

“走进老舍茶馆”这一任务中,创设“读读京味儿作品”“说说八儿的馋样”“写写我最喜欢的美食”等活动,从文本走向生活,把详略得当的写法迁移到习作中。学生自主制定评分标准,评选出“最佳朗读者”“最佳观察者”“最佳美食家”。

“探秘家乡风俗”设计了“诗词中的佳节”飞花令比赛和家乡风俗推介会,打通文本与生活的界限,学生与生活对话。

声明‖本文参考资源:朱玉茹《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作业设计》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