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统编版五下《跳水》教学设计

2023/4/7 14:00:24  阅读:141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 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 14 个生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 12 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作者

1.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如果要进行一段肖像描写,你最想写什么?(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照片)

2.这就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哪位同学了解这位作家,能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出示《列夫·托尔斯泰》节选。略。)

4.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平平却有着非凡洞察力的俄国老人,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列宁曾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位伟大的作家同样热爱儿童文学创作,他写的儿童故事短小精悍,言简而义丰,常常能给小读者们带来深刻的思考。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列夫·托尔斯泰的儿童小说作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观察列夫·托尔斯泰的照片,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对作家产生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更近一步了解作家,激发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掌握字词,指导书写

1.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先来看本课的字词,同桌配合来读,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词多读几遍。

2.用快闪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

,让学生结合

重点理解“桅杆、龇牙咧嘴、瞄准"等词语的意思。)

3.在书写本课的生字时,怎样能把这些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生交流汇报)

4.生书写练习,师示范指导。(重点指导“艘”“肆”等字的书写)

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和写字能力.通过对以往识字、写字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迁移,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只需要针对个别容易读错、写错和难理解的字词进行重点讲解。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通过刚才的字词学习,猜测一下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

2.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一下对于这个故事的期待,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3.带着这份期待,让我们一同走进《跳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4.自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为夺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爬上桅杆陷人危险。船长用枪逼儿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5.请大家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词语是来自于课文的片段性信息,通过词语来判断这篇课文发生的地点,可以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引发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期待。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完整地串联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品读文本,深入思考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默读课文,为他们排排序,你认为这个故事里谁最重要,就用数字“1”来表示,其他的以此类推用“2”“3”“4”来表示。

交流:你认为在这个故事里谁最重要,最不可或缺?为什么?(生自由表达观点)

2.在这四个人物中,把“4”号位留给水手的同学请举一下手。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为什么把“4”号留给水手?

3.引导学生理解水手们的“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水手的语句,读一读这些句子。

(2)水手们的“笑”是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下面请同学们自读第 1~4 自然段,并尝试用“越来越……”的句式说出猴子和孩子的变化,用“越……越……”的句式说出水手们的“笑”给猴子和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猴子越来越放肆,孩子越来越愤怒。水手们笑得越欢,猴子越放肆;水手们笑得越欢,孩子越愤怒。

(3)可见导致孩子陷人危险的直接原因是猴子的放肆,但水手们的笑在这个故事当中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计意图

通过对水手、猴子、孩子、船长进行排序,有助于学生去辩证地思考四个人物在课文中的关系。仔细阅读课文的第 1~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猴子和孩子的变化,体会水手们的“笑”给猴子和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理解水手们的“笑”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五、研读探究,拓展思维

1.孩子在水手们的笑声中,追着猴子一步一步爬上桅杆,陷人了危险的境地,那么他到底陷人了怎样的险境呢?我们来看课文第4自然段中的一些语句。(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交流: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再看看课文中的这张插图,如果现在你就是课文中的孩子,此刻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2.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登场了,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船长的语句,并根据这些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思考一下:在这个危机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对船长为救孩子所用的办法进行分析与思考。

(1)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船长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如果你觉得不够好,也请说一说理由。(生交流汇报)

(2)船长的办法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吗?他的枪是为了救孩子而特意准备的吗?(船长本来是想打海鸥的)

(3)如果不用枪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救孩子?

(4)危急时刻,船长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仔细斟酌,制订出营救孩子的详细方案?(孩子随时都可能从桅杆上摔下来,船长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如何救下孩子,更不可能制订详细的营救方案。)

小结:可见用枪逼孩子跳水。并不是船长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思考之后决定的,而是一种急中生智的做法。这种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在当时那种危急时刻却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

4.同样看到孩子身处险境,水手们有什么反应?(“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船长能够当机立断救下孩子呢?

我们来看看文中给我们提供的这些信息:

(1)“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说明这艘船在海上航行的时间很长,作为这艘船的船长一定在航海过程中处理过很多突发事件,有着丰富的经验。)

(2)“这一天风平浪静。”(只有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里,孩子才有可能从桅杆上跳到水里获救。)

(3)“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作为孩子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子更加了解。)

5.或许正是丰富的经验,晴朗的天气和对自己儿子的了解,让这位船长能够在危急时刻为孩子找到一线生机,他的临危不乱、冷静果断都值得我们钦佩。

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船长在危急时刻可能会想到什么,理解船长做法是一种急中生智,通过猜测船长能够当机立断的原因,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六、复述故事,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结合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故事,一边复述一边思考:这个故事如果在哪里进行改写,就能够不让孩子陷人险境?

2.提炼出故事中的场景、物品、人物、险情等重要元素,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相同的元素,创编一个完全不同的冒险故事?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有利的条件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课文中的这位船长一样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思考,怎样能够让故事中的孩子不涉险,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尝试利用故事中出现的场景、物品、人物、险情等元素来改写和创编一个冒险故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品质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