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一枚叶 ,作者一枚叶
三下第四单元的大概念“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点,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花钟》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承担了主要的语文要素训练任务。
学习第一段时,通过梳理这项学习任务的三步骤,让学生们直接找出这一段的关键语句,比较轻松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这样教《花钟》,很轻松
但第二段的学习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因为这一段的关键语句不好找。
上课时,首先跟他们交待任务难度:“上一节课,同学们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一段的内容,都非常厉害。这节课,继续学习用这种方法概括第二段的大意,不过难度会升级,不像第一段那样简单,一起来挑战吧!”
有时候,设置一点“有难度的挑战”,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和学习力。
还是按照“三步法”来——
第一步,找关键语句。
学习要求:默读第二段,把你认为是关键语句的部分画出来。
预设会有三种答案,请同学们回答时,也的确如此。
第一种答案:第一句。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第二种答案:第二句。
“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种答案:最后一句。
“还有的话,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答案这么多,同学们有点懵,到底哪句是关键语句?如果不能确定关键语句,这一段的大意要怎么概括?
在这个点上光让他们讨论交流,说不出名堂。
该老师出马了。
来,把大家找出的三个“疑似关键句”单独排列在一起,读一读。
问:“这一读,发现了什么?三个句子之间有什么关联?”
有孩子说:“第一句在提问,后两句在回答。”
还有孩子说:“第二句和最后一句写的是‘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不同’的两个方面。”
由此,可看出第一句提出的问题,是承接上一段所写的现象,后两句写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
带着同学们一边梳理,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开花时间、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
在说最后一句的关键词时,不少孩子只说了“昆虫”,注意引导他们把意思表达完整清楚,应是“昆虫活动时间”。
第二步,本来应该是“理解这段话怎样围绕关键意思写清楚的”,这一段的教学时,把第二步改成“借助三句话,先概括整段的大意。”
屏幕上出示了三句话,黑板上写出了关键词,怎样用自己的话说清楚?看起来容易,说起来难。
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
鼓励他们:“当遇到一个问题,没有人回答,这个时候,正是你学习能力提升的好时机。说明这个问题有一点超出了你的理解范围,但如果你敢于挑战自己,就会让自己的学习能力跨上一个大大的台阶。”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大意,比直接从文章里找现成的句子当然要更难,但也没有那么难。就像你拼积木,需要用一些零部件把主要成分拼起来。现在,关键词我们都已经找到了,只需要加上一点你自己的连接语,就像‘零部件’,拼成连贯完整的语句就可以啦。”
教给他们方法,降低心理难度,鼓励他们去突破“最近发展区”。
第一个孩子说:“这段话主要在写‘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不同?是因为和温度、湿度、光照,还有昆虫活动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问大家:“他说得非常清楚,但这样概括还是有点繁琐,还能再减省去什么?”
同学们都说第一句的问题不用说,直接说原因就行。
再请第二位同学说:“这段话的大意是‘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表扬他:“说得又精练又准确,还用上了你自己的‘拼接语’——‘以及’,真棒!”
这么一来,想说的同学又多了不少。
看戏容易做戏难。听别人说容易,自己说才发现难。
再请一个平时表达不算突出的孩子,有点紧张,磕磕巴巴,说漏了“光照”。后面说到“和昆虫活动时间”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停了两秒,说的是“有关”。
立刻表扬他:“用‘有关’也完全可以,你找到了自己的‘连接语’,用得非常好!”
每一位同学的练说,都肯定他们,尤其是用了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的。
有的同学把“有密切的关系”改为“有重要的关系”,当然也行。
有的同学把“以及”改为“还有”,也没问题。
这一个环节,请了十几位不同程度的同学来练说。第一遍说不出来的同学,让他听其他同学说一说,再练说一次,说清楚了,表扬,不让他失去信心。
最后再进行第三步 :理解这段话是怎样围绕关键语句写清楚的。
问:“这段话出了这三句,剩下的句子在写什么呢?”
有孩子回答:“写昙花开放。”
继续问:“为什么写昙花开放?是为了证明那一个点?”
孩子能很快发现:“说明昙花开花和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所以,这是拿昙花再进行——”
“举例。”
“对。课文中也有一个词在告诉我们这是在举例。”
大家又很快找到是“比如”。
进行小结:“所以,举昙花的例子是紧接着第二句,就从温度、湿度、光照这几个方面在写。如果写‘昙花晚上九点开花,是不想让很多看见’,就不是围绕这段的关键语句在写了。”
通过对这一段的三步梳理,学习难点基本解决。
下一课,围绕同一训练点继续学习,先上《小虾》。
《蜜蜂》在这个单元,可以放在最后,和习作结合。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便可得到较好落实。
转自:“祖庆说”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