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考场作文要快成文,难在何处?能力哪里来?

2023/4/7 13:47:34  阅读:108 发布者:

01

孩子进入中高年级,课标对其习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生长有什么规律?把孩子的小学时间切分到学段、年段、学期、月,每一个阶段,他们的写作力到底有没有切实的提升?很难给出答案。

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我们依然看到一些孩子的作文中夹杂着拼音(懒得查字典),句子不通顺(不能准确使用标点),前后逻辑不紧密(篇章架构能力弱)……最近,还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有的孩子平时作文优良,单元检测时完全不能发挥平时的水平。

02

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加分析,大致有几个影响因素:

1.日常作文时间相对宽松,而考试是限时作文,封顶时间40分钟。

有的孩子日常习作写得很好,但属于“慢工出细活”类。给出足够的时间,也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还有的孩子,习惯磨蹭,写写停停,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一篇习作从饭前写到饭后,从上午写到下午,是常有的事儿。

考试作文在时间上是无情的。以四年级为例,一般检测的总时长是80分钟,完成的内容有三个板块:基础积累(约15-20分钟);两篇阅读短文(25-30分钟);一篇作文(至多40分钟)。如果前面完成得比较慢,可能留给作文的只有30分钟,甚至更少。

拖拉型写作,出手慢,专注力不强,考试中时间总是不够用。

2.日常作文有老师引路,而考试作文完全靠自己构思与表达。

平时写作文,尤其是教材中的习作,老师多会做较精细的指导,过程中还会有打草稿、评价、修改、誊写,战线往往比较长。

考试作文的写作过程完全不一样,没有老师指导,不能获得写作思路和技巧方面的帮助,一切都要靠自己。在短短40分钟内,要独立完成一篇作文,孩子临场发挥不理想,属正常现象。

依赖型写作,独立表达能力弱,考试缺少安全感,发挥不稳定。

3.日常作文内容比较自由,而考试作文有明确的写作要求。

日常练笔,无论是选材还是表达手法,自由度大。老师一般不会以很具体化的要求约束孩子的日常写作。

而考试作文有明确的写作要求,比如最近孩子们遇到的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        》(横线上填动物),要求学生从不同方面介绍动物,用一件具体事件表现其特点,很多孩子的作文中不见“事”,尽管写得不错,但没有获得理想的等第。

自由写作非常好,我一直呵护孩子们自由表达的状态。自由惯了,偶尔也会对命题作文要求缺乏敏感,考试时处于“自嗨”模式。

03

要想在考试中快速成文,而且要成高质量的文,就要充分考虑以上三点影响因素,最大程度避免“拖拉型写作”“依赖型写作”“自由自嗨类”写作的不足。

功夫在平时。

1.丰富日常练笔的模式,“精打细磨”和“一次成文”相结合。

并不是每篇作文都要精打细磨。事实上,孩子们在完成初稿后,真正用心修改的孩子很少。这并不是说不要修改。我们在鼓励修改作文的同时,也要强调初稿的质量。作文初稿是底子,底子好,修改是锦上添花。底子太弱,修改困难,除非重写。

老师们在习作教学规划中,可以采取两相结合的方式。哪些作文需要反复打磨,哪些作文想训练学生一次成文,要间隔进行,兼顾质量和速度,才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一气呵成,快而优。

2.要“先教后写”,更要“先写后教”,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当下的习作课,基本是这样的流程:教师先指导20-30分钟,然后学生作文,完成初稿后评改。这样的作文课,优点是达标率或优秀率高,缺点是教师的教替代了学生对习作的独立构思和表达。

学生的作文多带有教师指导的痕迹,这痕迹是一把双刃剑。从眼前来说,班级人人都会写,教得有效;从长远来看,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

教作文,可以先教后写,更要先写后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智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3.重视审题讲评,学习提取重要信息,火眼金睛会“过滤”。

老师们讲评作文往往更重视评内容、评句子、用词,对学生的审题训练关注不够。我会在每次习作前让学生静读习作要求3分钟,提取要求中的重要信息,再做进一步交流,让学生养成作文先看题的习惯。现在,孩子们知道“磨刀不误砍柴”,这3分钟是花在刀刃上的时间,不能舍去。

审题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审题时,要能练成火眼金睛的本领,迅速从一段文字中过滤出关键信息,这是一种能力,和粗心无关。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