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德法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重庆两江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
2023/4/7 13:44:36 阅读:128 发布者:
新课标颁布后
各学科都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更应该下功夫做真实践
3月22日
重庆两江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
以“聚焦德法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为题
进行了专题研修
课例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三课时
导入:
重庆的简称是?还有哪些别称?(出示
山城、雾都)
回顾旧知:上节课认识了山地地形?你知道还有哪些地形?
视频介绍: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学生说)(播放视频)
活动一:一方水土一方景
1.学生在地图上圈画地形
学生上台标识介绍
师追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观察图例颜色
2.学生介绍已有学习经验
视频出示各个地形
3.你发现了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
板贴:一方水土,一方景
4.出示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
出示华北平原、渔业小镇(农业,渔业)
你想说什么?
小结:大自然因地形地貌的不同产生了各种独特的美景
5.你去过哪里旅游,衣食住行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享经验
6.出示课前调查统计表
你发现了什么?
7.讨论:为什么云南鲜花?海南椰子?
活动二:一方水土,一方人
学生从资源包里发现不同的地形、气候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特色。
活动三:魅力重庆,我代言
活动任务:
(1)选择一种重庆生活特色。
(2)说一说这种特色和重庆自然环境的关系。
播放重庆美食视频
小结课堂
听课思考:
1.地理板块的内容要有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但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育人。
2.具体到本课,了解祖国疆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感受祖国的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3.探究性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地域来进行,对比发现祖国不同的人文风貌,理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本课第三课时,结合学生在地文化,挖掘重庆的风土人情,从非遗文化,特色景点等入手,研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评课
以大入微,找准单元定位
以小见大,落实课时设计
分享
“双新”背景下道德法治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
新课标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程
实施与评价研究
巴蜀小学的课程研究都是实战派,道德与法治学科组李明静主任,就巴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研究做了分享。
我有如下感受:
1.站位高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性质决定它必须有政治站位,需要从党和国家层面出发,解读细化相关指导文件。
2.思路清
研究立足深度学习,坚持学为中心,形成了学科的教学方案。聚焦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形成三个基本点:以生为本,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3.体系严
从核心素养出发,学科组从年段上细化的课程目标,特别注重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议题式学习,凸显学科本味。
4.方法实
道德教育远远不是课堂4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它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将道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常规中来进行,并建立学科资源库。
5.评价亮
巴蜀学科评价以自己开发的评价程序为依托,真实完整的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做反馈。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