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德法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重庆两江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

2023/4/7 13:44:36  阅读:128 发布者:

新课标颁布后

各学科都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更应该下功夫做真实践

322

重庆两江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

“聚焦德法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为题

进行了专题研修

课例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三课时

导入:

重庆的简称是?还有哪些别称?(出示

山城、雾都)

回顾旧知:上节课认识了山地地形?你知道还有哪些地形?

视频介绍: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学生说)(播放视频)

活动一:一方水土一方景

1.学生在地图上圈画地形

学生上台标识介绍

师追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观察图例颜色

2.学生介绍已有学习经验

视频出示各个地形

3.你发现了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

板贴:一方水土,一方景

4.出示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

出示华北平原、渔业小镇(农业,渔业)

你想说什么?

小结:大自然因地形地貌的不同产生了各种独特的美景

5.你去过哪里旅游,衣食住行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享经验

6.出示课前调查统计表

你发现了什么?

7.讨论:为什么云南鲜花?海南椰子?

活动二:一方水土,一方人

学生从资源包里发现不同的地形、气候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特色。

活动三:魅力重庆,我代言

活动任务:

(1)选择一种重庆生活特色。

2)说一说这种特色和重庆自然环境的关系。

播放重庆美食视频

小结课堂

听课思考:

1.地理板块的内容要有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但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育人。

2.具体到本课,了解祖国疆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感受祖国的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3.探究性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地域来进行,对比发现祖国不同的人文风貌,理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本课第三课时,结合学生在地文化,挖掘重庆的风土人情,从非遗文化,特色景点等入手,研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评课

以大入微,找准单元定位

以小见大,落实课时设计

分享

“双新”背景下道德法治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

新课标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程

实施与评价研究

巴蜀小学的课程研究都是实战派,道德与法治学科组李明静主任,就巴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研究做了分享。

我有如下感受:

1.站位高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性质决定它必须有政治站位,需要从党和国家层面出发,解读细化相关指导文件。

2.思路清

研究立足深度学习,坚持学为中心,形成了学科的教学方案。聚焦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形成三个基本点:以生为本,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3.体系严

从核心素养出发,学科组从年段上细化的课程目标,特别注重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议题式学习,凸显学科本味。

4.方法实

道德教育远远不是课堂4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它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将道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常规中来进行,并建立学科资源库。

5.评价亮

巴蜀学科评价以自己开发的评价程序为依托,真实完整的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做反馈。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