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手记及学生习作
2023/4/7 13:40:54 阅读:124 发布者: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从周一到今天,天桥下的花已经完全进入了盛放的状态,挨挨挤挤,绚丽多姿,像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春日般生机勃勃。
记录一下我昨天上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
导入
通过预习,本课讲的是?(《清明上河图》)。关于《清明上河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分享,板书课题,齐读。
问:名扬中外,是否可以找到近义词替换?
孩子们有些说不上来,于是提供了两个词语:誉满全球,世界闻名。记在课本上,齐读词语。
2
初读感知
先听老师读,扫清字词障碍,再自读课文,出示重点词语,小老师带读。(这是我现在很喜欢的流程)
问:这篇课文是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如果我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幅画的人,想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它,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答:第一自然段。
问:通过第一自然段,我们都能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分享,我板书,指名读,齐读。
3
详略间做出选择
问:如果只剩第一自然段,介绍未免有些太简单。如果要介绍,作者就必须做出选择,详略得当,因为——这幅画的内容太多了。如果想要全部介绍清楚,可能得出一本书。现在,请默读2-4自然段,试着说一说,作者选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清明上河图》。
邀请学生分享,总结板书:人物多、街市很热闹、桥北头的情景。
为什么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概括出来呢?答:因为我们抓住了概括性的总起句。
4
厉害在哪
这三个场景,你觉得厉害在哪里?
学生自由分享。
其实,除了总起句,2--4自然段也有总结性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你看,有了总起句和总结句,我们就能把段落的意思理解的很清楚。
作者写“好几百人”只用了一百多个字,写“街市的热闹”也是,他用到了一种方式,先划出句子,再找一找共同点。
答:都用了举例的写作方法。
再问:反正意思不变,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去掉?
答:不能。
作者不仅把场景写得丰富,每个人物细节也特别传神。画出你觉得传神之处,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5
延伸
中国传世名画有很多,选择其中一幅,用上我们学习的方法来介绍。
第二节课后半节课写。
6
学生作品
7
总结反思
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发言,我负责抛出问题,孩子们小组合作、小老师引领,整体状态不错。就是黑板不太干净,有些遗憾。
交上来的作文也让我惊喜连连,写得真不错,太厉害了。
转自:“一颗蓝荔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