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朱煜讲课 ,作者沪上恕堂
一、导入
(一)人物细节
1、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哪些?
——生: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
2、在这个单元中,描写人物还用了哪个方法?
——生:正面、侧面描写。
·评:正面(直接写主人公)
侧面(描写次要人物)
(二)写事例
1、一个人的特点,不能凭空去写,要写一件事。事例不用很完整,只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以《军神》为例)。
2、写人、写事都要写到具体的事情。写事的文章必须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而写人的文章重点要写清——人物的特点。
二、审题
1、读题目
·解读:半命题作文《他____了》,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读要求
·解读:首先,回想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当时的前因后果,是为了方便选择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材料。其次,要写出内心的想法,不仅停留在外在的细节。
3、读选段
·思考:为了写雕塑家罗丹的全神贯注,从哪些方面的细节来写?
——生:神态、语言描写;侧面的环境描写。
——生:没有直接说他全神贯注,但用一段细节描写来表现。
·小结:尽量不直接写“陶醉”“生气”“伤心”等字眼。写事例的过程中,只要有一小段写出特点即可。
三、选材
1、书上三个题目,你想选哪个?
——生:“他生气了”,老师最近容易生气,能观察到细节。
——生:“他陶醉了”,能有更多的侧面描写来表现。
2、除了书上的题目,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他受伤了”。
·问:为什么不能写?
——生:变成了写事情的文章。
·问:他有这样一个材料,能不能改一个题目?
——生:“他哭了”。
·评:写出他当时内心的痛苦。
四、范文
1、师读范文:
《他害怕了》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叫小明,他经常对别人说自己很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可自从那件事过后,他就再也不说这句话了……
记得那一次,我和小明约好到游乐场去玩。到了游乐场,小明环顾四周,发现到处都是好玩的游乐项目,有海盗船、过山车、激流勇进……他二话不说,拉起我的手来到了第一个游乐项目——海盗船面前。
经过一个上午的“苦战”,我和小明基本把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都“解决”掉了,但我们觉得还不刺激。于是我就指着那个最高的摩天轮对小明说:“走,小明,咱们去玩那个。”小明看了看摩天轮,有点犹豫,好似有点害怕。我见了,对他说:“你该不会是害怕了吧?”他听后,逞强道:“谁怕了,去就去!”说完,拉着我的手走进了摩天轮。
刚开始还好,可到了1/2高度的时候,小明的眉头就皱了起来,眼睛也不再像平常一样闪烁着勇敢的光芒。到最高点时,他脸色变得煞白,眉头紧锁,紧闭着双眼不敢往下看,那深深的皱纹就像在额前打了结。他不停地深呼吸,我能清楚地听见他“呼嘘呼嘘”的呼吸声。他的那双手冰凉,跟冰块一样。(重点段落)
终于结束了,他晕晕乎乎地从摩天轮里走出来,说以后再也不玩这个了……
(1)交流优点
——生:有很多神态描写。
——生: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前后的变化。
——生:用到了侧面描写。
——生:用了对比,前面很胆大,后面害怕了。
2、师读选段:
《他生气了》
爸爸从厨房里走出来,也许是看见桌子上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本;也许是看见我在沙发上无所事事,他愤怒地吼道:“非要等我来检查。真的是……”爸爸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火山最终还是爆发了。只见爸爸右手紧紧握着一只锅铲,左手插着腰。眼睛如铜铃一般,瞪得溜圆,就快要掉下来了。头顶上,一根根头发竖了起来,似乎有一团火在他头上燃烧着。眉毛拧成了一股,额头上的皱纹愈发明显,像是被刻上去的一样。脸上的肌肉因生气而不断地抽搐着。脸涨得通红,像一只快要爆裂的西红柿,脖子也粗了一圈。爸爸不断地挥动着锅铲。
(1)第一遍:你听到了什么?
——生:这一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
——生:和上一篇不同,用到了很多动作描写。
——生:有生动的神态描写。
(2)第二遍:爸爸为什么要生这么大的气?
——生: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就在沙发上无所事事。
(3)第三遍:打开本子,把听到的段落写下来。
(4)完整读全文,校对。
《他生气了》
爸爸对我和妈妈非常和善,不过有时,他也会对我俩发发脾气。
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周六。我因一道题一直做不出而惹怒了爸爸。他把手里的红笔,重重地往地上一摔。我吓得把头往一缩。不过还好,这场怒火很快平息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去做午饭。我实在太累了,于是休息了一会儿。可正巧被来送作业本的爸爸看到了。他二话不说,卷起作业本,往我头上一敲,用一种愤怒、冷峻的眼神看着我,生气地说:“只有现在认真学习,以后才有好日子过,快给我起来!”我只好委屈地直起身,一边抹泪水,一边继续做作业。
不一会儿,我写完了所有作业,坐到沙发上发呆。妈妈坐在厨房门边,一边追剧,一边坐等吃午饭。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堆在桌子上。爸爸从厨房里走出来,也许是看见桌子上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本;也许是看见我在沙发上无所事事;也许是看见妈妈在一旁看手机,他愤怒地吼道:“当妈的有时间看手机就没时间检查作业了?非要等我来检查。真的是……”爸爸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火山最终还是爆发了。只见爸爸右手紧紧握着一只锅铲,左手插着腰。眼睛如铜铃一般,瞪得溜圆,就快要掉下来了。头顶上,一根根头发竖了起来,似乎有一团火在他头上燃烧着。眉毛拧成了一股,额头上的皱纹愈发明显,像是被刻上去的一样。脸上的肌肉因生气而不断地抽搐着。脸涨得通红,像一只快要爆裂的西红柿,脖子也粗了一圈。爸爸不断地挥动着锅铲,像是在催促妈妈快去检查作业。而妈妈呢,只好听命,委屈地坐到了桌旁。(重点段落)
爸爸生气的样子好可怕,以后还得小心行事。
(经过一个单元的训练,学生已经能熟练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在复习环节,回顾方法,同时以课文为例强调写人、写事文章的不同之处,突出习作重点与要求:1、不用交代事情的全过程,重点是写出人物特点。2、有一小段重点的细节描写即可。
半命题作文,命题的过程即选材的过程,在交流自己的作文题时,老师引导学生再次区分写人与写事的不同,题眼要落在内心的活动上,落在人物的特点上。
最后范文的出示很巧妙,不是展示在屏幕上,而是考验学生倾听与速记的能力。关注小作者的细节描写,关注正面、侧面描写,关注前因后果的一笔带过,再用笔速记重点段落,学习模仿,加深印象,为学生习作的难点提供坡度与支架。)
转自公众号|朱煜讲课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