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青荷书社QHSS ,作者青荷
李林老师的疑问:写作素材匮乏,如果不给学生举例,觉得学生想不出来写什么。举例了,学生又重复一大片,没有自己的创意。
照我的看法,一到三年级的孩子模仿的意识和能力都特别强,老师说什么,书本上写什么,他们一定能照着,甚至一字不落的复述出来,所以作文课中,你分享的故事也好,人也罢,学生当然认为是最好的,你也模仿他也模仿,出来的就没太大变化了。一味模仿老师和同学的,对学习能力中等或弱的同学,也没什么坏处,毕竟他们更需要达到最低要求,写清楚,字数写多一点。
到了四年级,如果状况还没有根本的转变,你就要改变策略了。
1.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经典的、不同风格的语言范本,注意绝对不是优秀作文集的某篇或《读者》中的心灵鸡汤。
张中行先生说:要提高写作水平,多读散文和杂文。所以建议老师们平时多去读读名家的短篇小说、散文或游记,课堂上需要时可以信手捻出优秀的范式,而不至天天举相同的例子。推荐《朱自清散文集》《老舍散文》《汪曾祺经典散文》,沈从文的《湘西散记》,《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等。如果还是觉得太费功夫,百班千人编撰的《百千大阅读》,就与统编教材单元主题匹配,还有《名家笔下的老城市》(丛书)《小学生群文读本》等,篇幅短小,内容优质。
整理一个五年级学生读汪曾祺的《花园》,黑色字体为批注,你会知道读经典与读优秀作文的区别了:
书的开篇《我的家乡》说到:一个法国人来采访作者,问他为什么每一篇小说总有水,即使没有写水,也有水的感觉?作者这样回答,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在水边长大的,耳闻之所及,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作者接着写: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底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座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这样有画面感的描写在书中比比皆是,也许在作者的记忆中,它们已经成了一卷轴,写时只需要打开就好!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歘的一声,把篙子投入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长而粗,篙头如饭碗,有锋利的铁尖。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一个人。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这些撑篙号男人都极精壮,浑身做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多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上面的人物群像动态刻画,有船夫的艰辛,也有劳动创造美的快乐!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噼噼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起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箍,把鳜鱼扔进船,奖给它一条小鱼,它高高兴兴,心甘情愿的转身,又跳进水里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鱼够四斤,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余音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渔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这段使用连续动作描写,依次写出鱼鹰和打鱼人协调配合,一动一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为了生计的辛劳,倒像游戏一般有趣了!
远远的听见砰砰砰砰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砰砰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上敲钉,船体是空的股,声音传的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后,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着崭新的船,叫人心头高兴,生活是充满希望的。船厂附近照例有打船钉的铁匠炉,叮叮当当,有碾石粉的碾子,石粉是填船缝用的,有卖牛杂碎的摊子,买牛杂碎的是山东人,这种摊子上还卖锅盔。
罗列法,让人发现故乡人的生活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甚至是结合的天衣无缝。
你可别以为这水带给我的,只有收获,只有快乐,只有满足,其实还有不少的辛酸与苦难,甚至是灾难,瞧:
这次水灾是全国性的。事前已经有了很多征兆。连降大雨,西湖水位增高,运河水平了漕,坐在河堤上可以“踢水洗脚”。有许多很瘆人的不祥的现象。天王寺前,虾蟆爬在柳树顶上叫。老人们说:虾蟆在多高的地方叫,大水就会涨得多高。我们在家里的天井里躺在竹床上乘凉,忽然“泼啦”一声,从阴沟里蹦出条大鱼!
运河堤上,龙王庙里香烛昼夜不熄。七公殿也是这样。大风雨的黑夜里,人们说是看见“耿庙神灯”了。耿七公是有这个人的,生前为人治病施药,风雨之夜,他就在家门前高旗杆上挂起一串红灯,在黑暗的湖里打转的船,奋力向红灯划去,就能平安到岸。他死后,红灯还常在浓云密雨中出现,这就是庙神灯,秦邮八景”中的一景。耿七公是渔民和船民的保护神,渔民称之为“七公老爷”,渔民每年要做会,谓之“七公会”。
......
终于,我记得是七月十三,倒了口子。我们那里把决堤中作倒口子。西堤四处,东堤六处。湖水涌入运河,运河水直灌堤东。顷刻之间,高邮成为泽国。
我们家住进了竺家巷一个茶馆的楼上(同时搬到茶楼上的还有几家),巷国外的东大街成了一条河,“河”里翻滚着箱柜,死猪死牛。“河”里行了船。会水的船家各处去救人(很多人家爬在屋顶上、树上)。
约一星期后,水退了。
水退了,很多人家的墙壁上留下了水印,高及屋。很奇怪水印怎么擦洗也擦洗不掉。全县根食几乎颗粒无收。我们的人家还不至于挨饿,但是没有菜吃。老是吃慈姑汤,还要难吃的是芋头梗子做的汤。日本人爱喝芋梗,真不可理解。大水之后,百物皆一时生长不出,唯有芋梗却是丰收!
这部分在场面描写中加入故事传说,增加了可读性。
在《我的家》中,作者把移步换景法运用的十分贴切,在简单的总体介绍后,先写了正屋的布局,功用。写正堂屋,穿插了家中的一些习俗,如清明祭祖,除夕吃团年饭,守孝等。写穿堂和上堂屋、下堂屋时,巧妙地插入了家里一些人的不幸。到写花园时,作者就没有插入更多往事和人物了,只有或浓或淡的笔触写景。
作者写了腊梅花、金桂和银桂、菜地、紫薇、船亭、柳树、土山和上面的碧桃、爪槐、金鱼、丁香等。每一段开头要么是用方位词交待位置,要么直接说此处的景物特点,段落有长有短,错落有致,读起来轻松。
最后归一下类,写人物的有9章,写景物的有2章,写食物的有2章,写游戏的有3章,写昆虫的有2章,可以做“1+X”群文阅读。
学生当前阅读的书,看的电影,参与的活动是否丰富,也直接影响表达的视野。以动物题材的书来说,《西顿动物小说》《黑鹤动物小说》《沈石溪动物小说》绝对有着不同的叙述风格和语言侧重点,动物题材的电影《战马》《灵犬莱西》《忠犬八公》,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不同,我们所要做的,是顺应儿童的想象、好奇和探究心,打开思维的广度,丰富生命的厚度。
2.引领一部分学生优先转变,带动其它学生的思维。
习作的优等生,语言感悟和吸收能力强,鼓励他们在人云亦云时,选择老师没讲过的人和事,或者从不同的切入点写,大力表扬,同时请他产给大家讲讲当时是怎么想的,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不仅认同他求异的想法和做法,还给全班同学暗示——老师的提示只是建议,你可以采纳,更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3.不在学习中树立绝对的权威。
对于喜欢求同的学生,一定不能形成以谁为榜样、核心的模式,一旦形成定式,就还得花时间去改变。这个权威,很多时候就是老师自己。
有一次读书会上,学生问:这个章节的题目是虫虫参加音乐会,为什么大部分内容写的是去音乐会的途中,遇到了谁,出现了什么意外,这是不是偏题了?学生分成两拨,双方展开交锋,这是一群三年级的同学。讨论的不相上下的时候,都望着老师,一脸期待的样子。老师说了什么?孩子们,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答案,也许我们可以去问问作家,也许作家也没有答案,但答案不是最重要的,你们能有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书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最好的阅读。记住,老师这里没有标准答案。
还有一次在阅读程玮老师的《海龟老师》时,孩子们正在学习用不同的提示语写对话,他们对书中提示语一直在前,提示语太简单,没有表示动作、心理活动的意见很大,在书中做了长长的批注。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会唯书,唯师,唯权威为尊。
这篇习作,是同学们公认的乖乖班长写的,而她的妈妈,正是亲爱的美术老师。
妈妈是学生眼中的优秀老师,画得画惟妙惟肖,是朋友眼中的模范生,性格温和的不像话,可对于我,就两个字——无情。
最近的足球课上,学了几招,于是和妈妈到足球场,得意地说:“看我不把你踢飞!”妈妈也不服气地回答:“你等着瞧!”“我等着你!”我又调皮地说道。
天色十分暗,晚风非常急,把沙子都卷了起来。到了操场后,我才知道进一个球有多么的辛苦,足足踢了十次也没踢进球门,皮球老是被风吹得偏离了方向。苍天啊!为什么进个球就这么难啊!妈妈见我正发愁,过来和我一起练习。第一轮开始,我当射门员,妈妈当守门员。来到点球点,我感觉心跳加快,身体发麻,我吸了一口气,用尽吃奶的力气,一脚下去,足球不偏不倚的被妈妈踩在了脚下,也没过线,我输了,妈妈得意洋洋地笑了。第二轮开始了,虽然我还没休息够,这次我当守门员,妈妈当射手了。我学网上守门员的姿势,准备接住妈妈的球。出击,却发现没球,糟了!我上当了!再等我出击时,球重重地打在了我的大腿内侧,球虽然没进,但腿被打红了,我痛得倒在了地上,泪水直流!唉,早知道就不玩了!妈妈跑过来,口中却还在不停地损我,真可恶!
我在地上躺了许久才感觉腿好了些。人们常说:孩子与妈妈连着心,看我妈那没事的样,真的,不是亲生的,鉴定完毕。
4.日记、周记以自主拟题为宜,多写想象类作文。
我平常算是爱写东西的人,但我不喜欢参加论文比赛,因为太受约束了,要引用名家名言,要有鲜明的观点,要叙议结合,要......学生写的单元习作,考试作文,都有各种规定,为了不写偏题,为了评判打分,也无可非议,不过以学生自主表达为主的日记、周记、想象类还是应该大力提倡,一则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二则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和形式;三则可以培养求异思维。
5.名人名言展示栏目。
对习作能力一般或者不好的学生来说,很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整篇习作,但一句话,一段话,一两个词语用得精当,令人回味的就不难找了,给这部分同学展示的机会——名人名言展示栏目。当然,这名人就是你想鼓励的学生,名言就是有些与众不同的表达。
这是一篇关于责任担当的征文,这个四年级的同学,通过一件很普通的事,在结尾处引出主题,很自然,不突兀。
周六,我和弟弟很孤独地过了一天,他们都回了老家,只有我和弟弟在汶川待着,等到下午爷爷和奶奶都还没有回来。哎!弟弟变得非常失望,不停地抱怨自己没回老家。因为我是哥哥,要带好弟弟,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当哥哥,因为当哥哥的又要照顾弟弟、妹妹,更不能轻易做错事,更不能比弟弟少做,唉!我叹息着,这也是上天安排的,所以,我决定重拾信心,做一个称职的好哥哥。
首先,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中午吃什么。因为没找到吃的,所以我和弟弟开始了艰难的寻找食物之旅。我们在客厅的柜子里找,不料,翻了半天没找到吃的,又到其它地方找时,贪吃的弟弟早已饿得发慌了。就在这时,我急中生智,在厨房里找到一碗蒸好的饭,于是我们俩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到了晚上,第二个难题又来了,我觉得睡觉很简单,随便脱了衣服穿一件内衣便好了,可弟弟非说要好好打扮,脱了衣服穿睡衣,而且还要我也那样做,唉!真拿他没办法,所以,我又得让着他。
我俩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心惊胆颤的晚上,为了带好弟弟,我承担了哥哥应该担当的责任,意义重大,不可忽视。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