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小虾》教学:光觉得“有趣”,还远远不够

2023/4/7 10:16:28  阅读:126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枚叶 ,作者一枚叶

教学三下四单元,上完《花钟》,接着上《小虾》,继续训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无需逐段精读,只重点学习第三段。

结合之前梳理的“理解段意三步法”,首先找出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小虾》第三段的关键语句非常明显,同学们都一致认为是第一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接着,理解“这段话是怎么围绕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这才是落实单元大概念的重中之重。

所以,这里提出的问题不是“你觉得课文哪里写出了‘小虾的有趣’?”,而是“你发现这段话是怎么写出‘小虾的有趣’的?”

“怎么写出有趣”,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可能还是很难,那就再问得具体一点——“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有趣’?”

第一个孩子说:“写小虾的外形很有趣。”

“比如?哪些句子是写外形?”

孩子读句子:“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你再把这个句子读完整看看?”

孩子又完整地读了一遍这个长句子,其他同学立刻发现了,这句话是在写“小虾生气的样子”。

第二个孩子说:“写小虾搏斗的样子有趣。”

概括得准确,没问题。

第三个孩子说:“写小虾有的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很有趣。”

追问他:“这是从哪个方面在写?”

其他同学开始帮忙归纳:“写小虾各种不同的样子。”

“只是样子吗?”

“不同的动作。”

“还有更合适的词。”

“写小虾不同的姿态。”

“‘荷花’可以用姿态,给人以美感。‘小虾’就用‘状态’吧。”

这样,学生就清楚地梳理出:这段话从三个方面在写“小虾的有趣”,分别是“小虾的不同状态”“生气的样子”“搏斗的场景”。

结构层次清楚了,再品读语言。

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写有趣,还需要去领悟“怎样把看到的‘有趣’写得真有趣”。

“小虾不同的状态怎么有趣?”

“这些小虾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玩游戏,有的躲在教室里。”

“由虾想到人,同时还激活了你幼儿园的回忆,这样的联想阅读很厉害哦。”

“我觉得贴在缸壁上的小虾很有趣,它们应该在偷窥外面的人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你这么一描述,我好像都看到了一只警惕性很高的小虾,在观察人类的一举一动。你能先把文字变成图像,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变成文字,阅读高手啊!”

“这些不同状态的小虾,性格肯定也不一样。有的很调皮,有的很悠闲,有的很胆小。”

“哈哈,你这么说着,已经拟人化了。”

小结:作者在描写时,就是这样,把看到的画面进行联想,加入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当成人去写,就特别有趣了。

“小虾生气的样子怎么有趣?”

“写它一张一张的、一翘一翘的、一突一突的这几个词,特别有趣。”

“你特别会抓关键词。为什么不直接写‘张开了’‘翘起来’‘突出来’?”

“因为那样写就不有趣了。”

“为什么不有趣?再读读这几个词看看?”

再一读,有孩子体会不同了。

“只写张开来、翘起来、突出来,好像小虾做了这个动作就停止不动了,而它生气肯定是不停在动的。”

“你太会感悟了!生气的样子是活灵活现的,不是一幅画。吹胡子瞪眼,眼珠子直鼓,才是生气啊。”

“还有写小虾‘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就像我生气时恨不得把身边的东西全都打翻掉,手脚乱舞。”

“气得摆手跳脚,你读的是小虾,想的是自己,这就是让阅读和生活产生了联结啊。”

“还有,写‘小虾立刻向安静的角落蹦去’,这个‘蹦’也是生气的有趣,好像气得跳起来了一样。”

“在水缸里‘蹦’,不是‘游’,一个字就能看出生气,精彩!”

孩子们越品越有味,再引导交流:为什么特地写出“小虾像生了气似的”?他们发现小虾的动作是作者看到的,但“生气”是想象的,或者说是推测的。

小结:观察细致,用词生动精准,加以推测、想象、判断,就能让描写更有趣。

“小虾搏斗的场景又怎样有趣呢?”

“它们搏斗,就像调皮的男孩子打架一样。”

联结生活,是孩子最习惯、最好用的阅读策略。

“课文用‘激烈’来形容‘小虾的搏斗’,你感觉怎样?”

“我好像看到有两支小虾的军队在开战,水缸就是它们的战场。”

“哈哈,这不是两只小虾,这是千军万马啊!”

“‘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我感觉这两只小虾都是大力士,还很好斗。”

“它们的脾气还不好,人家正在闲游,也说不定要打起来。”

“那只生气的小虾正要找人出气,看到另一只小虾在闲游,就冲上去打起来。”

“没想到这只小虾也不是好惹的,所以搏斗很激烈。”

孩子们越说越兴奋,恨不得马上逮两只小虾来斗一斗。

“哈哈,原来想捡个软柿子,谁料对方也不是个善茬。”也加入他们的讨论。

小结:把“小小的虾”写成“大大的斗”,这种反差太有趣了。

这时候,孩子们才真正读出了“有趣”,再来读这一段,根本不用指导,个个眉飞色舞。

只是觉得课文有趣,远远不够。

知道怎么写出有趣,才能获得学习的乐趣。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