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北京的春天来得晚一些,我们对教材单元进行了调整,这周才开启春天课程——第一单元的学习。
春天单元的重要的训练要素:一是积累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二是朗读课文,读出课文词句间的情趣。围绕单元目标,在竹平老师的启发下,开展了两个学习活动,这两个学习活动都让学习真实地发生着。
学习活动一:积累课文里的词语,并学以致用,修改自己的创作。
学生学完《古诗二首》《找春天》后,将想积累的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抄写不是目的,而是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修改自己之前《发现春天》的创作。一开始有的孩子只修改了一两句,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修改或觉得不用修改。读了几个孩子的修改后,学生们慢慢明白如何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了,不少学生干脆进行了第二次创作,不仅用上了自己积累的词语,还用上了课文里的句式,比如那是春天的......吧?孩子们越写越投入,积累、修改和创作又进行了一节课的时间,下课铃响时,有的孩子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创作,投入学习、投入创作的感觉真的不错啊。即使是很弱的孩子也积累了不少词语,修改了至少两句创作。修改后的创作明显好了很多,孩子们都很自信地想分享自己的最新创作。这个学习活动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不但让他们投入其中,而且学有所获。
学习活动二:用提问的形式学习《开满鲜花的小路》,感受春天的美好。
跟竹平老师交流如何进行《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学习时,竹平老师提出了用提问的方式来落实朗读和积累理解词语这两个主要目标。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落实单元训练要素,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问的能力。听完竹平老师的课才明白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回到班里自己也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
环节一:给出评价标准,分享自己的提问。
首先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提出能引导大家学习的问题,让大家觉得有水平的问题。然后进行问题分享,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并判断同学的问题。评价标准如下:
指向对故事的理解(你的问题能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故事吗?)
与春天有关(你的问题与春天有关吗?)
与我们自己的成长有关(你的问题与我们自己的成长有关吗?)
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鼹鼠先生变得懊丧?鼹鼠先生去找松鼠太太时都经过了谁家?为什么长颈鹿大叔要给鼹鼠先生寄花籽?
这些学生的问题只聚焦于某个具体的信息,散落在课文的各个角落。孩子们很容易就解决了。
环节二:抓住闪光问题,朗读感受。
一星问题带动了整个故事的理解。
有个孩子提出:松鼠太太为什么说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是个有点挑战的好问题,老师适时引导要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孩子们不像刚才那样轻松应对了,有了几秒钟的沉默,这时安吉举起了小手说:小狐狸、小松鼠都在快乐地蹦啊跳啊。这些鲜花让人快乐,当然是美好的,那就快乐地读一读吧。一语点醒梦中人,不断地有孩子举起手,他们找到了刺猬太太说的话,狐狸太太的话就更容易被发现了。看来这份礼物给大家带来了美景,带来了快乐,真是一个美好的礼物啊,一定要美美地读起来。
接着让孩子们判断这是一个几星问题,有的孩子说这个问题太棒啦,让我们理解了整个故事,我要给她五星甚至六星,有水平的好问题都会受到大家的欣赏,这个问题帮助了我们理解了故事,确实是个好问题。
上一个问题的讨论极大地刺激了孩子们提问的热情,也让他们有点明白了什么是有水平的提问。继续分享问题,步然提到:鼹鼠先生的花籽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这个问题表明小步已经越来越会思考了,有的孩子嘴里念叨“生活”二字,这两个字让他有点把握不好怎么回答,我趁机修改了一下小步的问题:鼹鼠先生的花籽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春天?孩子们立马明白了,万物复苏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春天,鸟语花香的春天,五颜六色的春天,慢慢地孩子们关注到了课文里的词语:绚丽多彩、花朵簇簇、快乐、美好。接着再用美好的朗读来展现美好的春天。
至此我们进入了二星问题的理解,与春天有关的问题。
我开始追问: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春天是最美的呢?有的学生说:百鸟争鸣的春天。我借机提示一定是在用心感受和思考后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孩子开始放飞自己:没有作业的春天,不用跑圈的春天......思绪飞一会还是要拉回来,我继续补充:回到课文,你读完这个故事,觉得什么样的春天是最美的?有的孩子又回到了美好快乐。
这时还需要引导:这开满鲜花的春天是谁带来的?(鼹鼠先生)怎么带来的?
紫楠突然说道:这是他亲手创造的。哇,这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原本早就备好了这句话,以为孩子们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看来我又低估了孩子们,他们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最后深入三星问题,在春天里成长。
在校园里,在这间教室,你为春天亲手创造了什么,为春天增添了哪些色彩,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有的孩子说:我在春天创作了好几首关于春天的诗歌;我正在创作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我收集了花朵,要做押花;我给妈妈做了个礼物......这些事情都很有意义,代表着孩子们的成长,希望在这个春天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今天这堂课又是一节越上越兴奋的课,不仅孩子们感受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也让我再次认识到不要低估孩子,你只需要给他们一个杠杆,他们就真的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今天有了很多的收获:
一、再次感受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老师文本解读的深度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飞刀老师的众多本领之一就是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总是能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奥秘,抓住文本的独有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生长点,二者配合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言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开满鲜花的小路》我们抓得住训练目标,但做不到发挥学习文本的最大价值。亲手创造的春天才是最有意义的,这样的解读我很难想到,想不到就无法引领学生达到这个思想深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文本解读的准确才能让课堂高效,才能抓住学生,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生长点,促进其长远发展,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随着学段的升高,培养自己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欲显重要!
二、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习真实发生。
不论是积累词语用于修改自己的创作,还是用提问的形式促进故事的理解,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怎样的学习活动会让学习真实发生呢?
1.聚焦学习目标,积累词语修改创作的学习活动,围绕了本单元积累理解词语的目标,孩子将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就能理解词语了吗?不,会运用才能证明真正理解了,因此围绕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设计,学习活动最终指向的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2.串联所学,联结旧知识与新技能。积累词语修改创作,创作是学习前已完成的,当时学生大多使用的是自己之前积累的一些词语,学习新的词语后,再次运用它们来修改自己的已有创作,作品的语言变得更加新颖与优美,语言运用和创作能力得到提升,更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开满鲜花的小路》用提问的形式开展,这种学习形式学生并不陌生,但新的学习内容又在不同阶段,再一次训练了提问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3.有驱动力,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动手还是动脑,都可以延长他们的注意力,保证更好的学习效果。
3.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鼓励。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并不能完全预估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引导,并提供帮助和鼓励,合适的引导和大大的鼓励会让学习活动发挥更好的学习效力。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