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阅读为何不理解?——一年级阅读理解练习的思与行|张梦乔

2023/4/7 10:13:01  阅读:94 发布者:

一年级的孩子在单元练习卷中,最令我头疼的就是阅读理解。几个单元的测试下来,虽然基本能做到自己借助拼音读文章,但是因为阅读速度慢读了后面忘前面,对文章中的信息抓得不准,答起后面的题目来往往驴唇不对马嘴。

一二单元测试时,我试图指导他们在阅读理解部分先简单看看后面的题目,再带着题目去读短文,以为这样能够提高做题效率,并且能自动帮学生提炼信息,可没想到这一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和中高段教学中屡试不爽的方法,却成了他们的绊脚石——本来文章的信息读下来已经够乱,再和题目混在一起,他们的脑海中既没有了文章的大体内容,又把题目拆了个七零八落。

我思考如何调整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文章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是不能省略的,哪怕是为了提高效率,也要保证练习步骤的完整性。就像查字典,一开始要从音序、音节最后再到正文,不能一开始就教孩子凭感觉直接去翻字典的正文,这只会给他们带来混乱和挫败感。

基于这样的思考,引导学生做阅读理解练习的逻辑和步骤,其实和课文教学一样,也是应该先整体读文,然后再带着问题分段解析的,我之前是把第一步整体读文给省略了。

于是在这次的第四单元练习中,我在阅读理解部分让学生们像读课文一样先静下心来读一遍文章,带着文章的大意再去看后面的题目,就能够知道题目到底在问什么了,从他们读题的表情中能够看出来,他们的心此时不慌了,不再是既不知文也不懂题时的一脸茫然了。而此时,多读一遍文章的时间其实也就用了两分钟,这是完全值得的两分钟了!

带着第一遍读文的整体把握、第二遍读题的对号入座,再回到各个段落里去找答案就轻松了很多——学生在文和题之间的联系不是不会建立,只是他们对双方都不熟,当然不知如何联系。

这让我想起来我在法学院学习时,刑法学教授张明楷在案例分析课堂上反复强调的方法:“只有在心中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才能发现刑法的真实含义。法律人的才能主要不在认识制定法,而正是在于有能力在法律的——规范的观点之下分析生活事实。”——“目光不断地往返”,这是理解和运用法条的根本方法,我们无法脱离生活事实去解释法条,就像学生无法脱离整体理解文章去认识后面的题目。

阅读理解,不只是借助题目理解文章,也是借助文章来理解题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出题人不正是读完了几遍文章后才出的题吗,那看题怎么能不先看文章呢?

我又反思自己之前的做题方法,先看题目再看文章之所以对我来讲能够受用,并不是我不需要看文章,而是在之前积累的足够训练中,我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理解中文章的套路,这是我的“基因记忆”在帮忙,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律师,当事人只说几句就猜到了大致案情,拿出了适用的法条一样。

一年级的学生们断不可能有这样的基因记忆,所以我也万不可随便省略步骤,剪断他们阅读和理解之间的桥梁。想要提高做题效率,应该帮他们练习如何更顺滑地将目光往返于文章和题目之间,多去练习准确的信息定位啊!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