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上了大单元教学|贺润黎
2023/4/7 10:11:11 阅读:100 发布者:
说起大单元,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略有所知,越设计,越实践,越觉得有意思。
最初接触大单元,对“大”的理解不恰当,以为是包容性强,可一旦包容性强,就觉得杂乱,春天课程,读诗歌、绘本,写春天,画春天,研究春天的花朵,探索蜜蜂的秘密……更像主题课程,可是课程的内核是什么?没想明白,也就没有贸然实施。
二年级开始,跟着大家实践,开始也会有所顾虑,课本的内容已经够多,大单元再来个核心任务,课程内容又多了,上起来好累啊!所以,磕磕绊绊地,有些核心任务自己并没有落实到位。
这学期,我真正认识了大单元,大单元,内核清晰,就是大概念,就是核心素养,围绕核心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想清楚了,一点儿不累。拿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来说,想象单元,大概念如下:
想象可以创造奇妙的世界。(宏观)
儿童故事和童话离不开想象,大胆的想象可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核心任务“打开想象之门,收获精彩故事”和大概念紧密相关,核心任务像是一条线索,把一个单元的内容穿引起来,这个任务不会增加负担,因为,单元目标落实了,那这个任务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有时候觉得累,就是因为单元目标不清晰,沦陷在琐碎的知识点里,一点一点补坑,也没有精力完成其他任务。但目标明确了,知道学生要达到的素养,整个单元感觉有了“魂”。老师的关注点聚焦,学生的学习清晰,学习层层递进。
子任务一:打开想象之门
读富有想象力的诗歌,例如《夜空也是一片海》《小鸟在枝头》等,感受想象的神奇。然后结合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发挥自己的想象,让玩具拥有情绪,续编故事,打开想象之门。
子任务二:发现想象的魅力
借助课文发现想象的魅力,体验想象的乐趣。同时,也是在学习想象的途径。让事物送起来,会行动、有想法、会说话等等。
(一)《彩色的梦》想象,让事物有生命
(二)《沙滩上的童话》想象,让游戏更好玩
(三)《枫树上的喜鹊》想象,让万物会说话
(四)《我是一只小虫子》想象,变身历险记!
子任务三:放飞自己的想象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创编故事,创编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对于有难度的学生,可以写语文园地的写话。
整个课程落实完,有了一个感觉,这个单元是完整的。我想,这才是“大单元”之“大”吧,“大”在有大概念统领,“大”在有核心任务贯穿整个课程。整个单元不仅是有联系的,更重要的是,有任务的地递进性。单元的逻辑,不是老师教的落实,还是学生学的逻辑。
单元的目标明确了,线索清晰了,资源怎么利用都可以,因为本单元是“想象”单元,学生有时候不敢想、不会想,除了课文,很多电影、绘本的想象力很丰富,那就借此打开想象之门吧。自己编了关于玩具的故事,再来看一看《玩具总动员》可以说是酣畅淋漓。读了《彩色的梦》,在来读读绘本《铅笔》,可谓是想象奇特。《我是一只小虫子》已经很有趣,《昆虫音乐会》昆虫们大展身手……
以上资源运用的理由,都是为了扩展想象。明确了目标,也就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这一周,学生写话,确实写得不错。目标算是基本达成!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