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云端 空中共研——市实验小学2023年互联网+义务教育第3次活动
2023/4/6 17:52:04 阅读:98 发布者:
相聚云端
空中共研
市实验小学2023年互联网+
义务教育第3次活动
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市实验小学携手虹桥六小、龙西学校三校师生第3次相约互联网+义务教育空中课堂活动。
语文专场
1.金蓓蓓《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全文不足百字,却将杨氏之子的机智充分展现,感受主客两人斗智的乐趣。从学习经验上看,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文,积累了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在理解文章意思等方面没有多大困难,金蓓蓓老师基于这样的学前分析,在课堂上教学《杨氏之子》这一课时,引导孩子们通过品析主客对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朗读、自主批注、联结生活、去体会人物的品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并联读《晏子使楚》片段,体会晏子的智慧,并将其语言与杨氏之子语言进行对比,感受“言语智慧”。
2.薛丽丹《小虾》
第二节课,薛丽丹老师引领三校孩子学习《小虾》。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运用借助图片、联系生活、比较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小虾的有趣,在品读中揣摩作者的写法,从而领悟这细致生动的表达源自作者平时的用心观察。随后,薛老师创设语言创作的情境,让学生观看小虾吃食的视频后,迁移运用,仿写创作,并进行联读对比,学会有序表达。
夏丏尊先生说:“学习语文,就要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整堂课,薛老师力求在“略”与“不略”中寻求最佳的支点,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现表达之秘妙,促进言语之共生。
数学专场
1.陈爽《年月日的秘密》
下午第一节陈爽老师带领学生回到古代,太阳的东升西落,白天与黑夜的交替给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时间单位——“日”,月亮的圆缺变化则给人类提供了另一个时间单位——“月”,而如何精确测定“年”的长度,协调“年”、“月”、“日”的关系,是所有文明古国在制定历法时所面对的难题。陈老师带领学生感受从古至今,一年的天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从最初的360天到365天,充满智慧的古代中国人发明土圭之法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测量一年的天数,“多出来的5天怎么安排?”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历法的第一次修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精确测量出一天的天数不止365天,“多出来的5小时48分46秒怎么安排?”由此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第二次修正。在两次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历法就是一个不断调整、检验、再调整的过程,直至今日都是一样,或许这正是“年月日的秘密”。
2.钱瓯《探索图形》
下午第二节由钱瓯老师执教的五下《探索图形》,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长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位置,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学习活动分为四个层次: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再化繁为简,从简单的图形开始探究,发现规律,接着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后拓展延伸。孩子们全身心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转自:“乐清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