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东实小 榆园教研】一年之计在于春,“智”“趣”课堂在于研——如东县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研讨活动

2023/4/6 17:47:23  阅读:123 发布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

“智”“趣”课堂在于研

 ——如东县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研讨活动

春之美,在于希望与生机;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328日,如东县实验小学开展语文学科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三年级组汇报展示。

“教”之花正艳

王承娟老师执教的是三下第六单元的《剃头大师》一课。她能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本课,教者带领学生通过学习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正确认识“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并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都得以提升。

宋冬梅老师执教的是三下第六单元的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本课有四个板块:创设语境,任务驱动,激表达;词语切入,结合事情,说人物;聚焦行为,建构方法,写人物;趣味命题,分享习作,趣表达。教者通过四个板块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用一件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特点,恰当运用人物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表现其特点的写作方法。

朱小红老师以《聚焦大单元 用好任务群——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为题进行微型讲座。她根据三下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整体设计单元主题情境,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落实进行了分享。

“研”之花正彩

教有所获,研有所得 。评课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在肯定亮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思维在碰撞中升华,能力在表达中提升。

一年级 顾天星

《剃头大师》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课文,文字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引人入胜,深受同学们喜爱。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语,领会难懂的句子,进而充分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体会童年的快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王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从文本中梳理出教学的线索和支架,为学生阅读长故事、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语言环境,降低难度,也激发他们的阅读与表达兴趣。《剃头大师》一课语言幽默生动,有些词语虽离学生生活稍远,但那份孩童的心境真实、鲜活。教学中,王老师把握住这一文本特质,紧密结合具体语句,激发学生自主品读、自读自悟。学生在深入解读、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获得“方法运用”的认识,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加上教师恰到好处地追问、点拨、总结,给学生理解句子的建议和方向,促使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始终沉浸于语言文字中,静心地读、独立地思、大胆地问、尽情地说,不断领悟、提炼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自己读懂句子,学有所得。

二年级 陈梅

教者对课文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安排了两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 于忠梅

今天有幸聆听了三年级语文组王承娟老师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剃头大师》。

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王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找到关键词,“押进”、“执”、“监督”、“夺门而逃”,然后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这些关键词,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句子。教学第三自然段时,王老师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用学过的方法圈出关键词,讨论关键词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后面几句,王老师就放手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理解。由教到扶到放,让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读懂了文章。古人云:学起于思。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老师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始终都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老师的引领下深情朗诵。总之,老师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巧妙设计教学,扎实训练语言,王老师正是凭借这看似简单的教学智慧,为我们诠释了“智趣课堂”,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味”。

五年级 徐守娟

今天学习了王承娟老师执教的《剃头大师》一课,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童年的趣事,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很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童真童趣。王老师在教学中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1.带“问”品读,体悟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使其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有所收获。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如果你是小沙,你会怎么想?”这样的提问,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

3.抓住关键词,指导用不同方法理解。在理解“害人精”“冤家”“抗议”等词语时能启发、指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资料、向身边人请教等多种方法理解,化难为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年级 董彩兰

今天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剃头大师》第一课时,其教学效果明显,体现如下:

1.突显了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本节课中,教者安排了默读,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文写了哪几个有趣的人物?分别怎么称呼?边读边圈画出来。学生在默读中解决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突显了教材特点,半扶半放,抓重点词。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始终都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如“我” 为什么称小沙胆小鬼,小沙为什么称老师傅“害人精”?在学生充分朗读、圈画后进行交流。

3.突显了本体特征。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老师的引领下深情朗诵。老师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接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此外,安排仿写,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写具体,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在教学研讨和交流分享的路上 ,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定会收获满园芬芳。

转自:“如东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