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赏数学之美,品文化之韵——y的n次方名师工作室一课研究之《对联中的发现》

2023/4/6 16:17:10  阅读:130 发布者:

赏数学之美

品文化之韵

yn次方名师工作室一课研究

之《对联中的发现》

草长莺飞春色好,百般红紫斗芳菲。yn次方名师工作室2023年度第一次活动伴随着浙江省数学文化优质课比赛拉开了序幕,一场凝聚着集体智慧的主题教研活动就此展开。

一课研究之设计

在正式活动前,工作室导师袁春胭老师就《对联中的发现》一课,组织工作室的成员认真研读教材,搜集各种资料,整理教学设计。

312日,工作室的成员齐聚会议室,大家各抒己见,就《对联中的发现》一课进行交流,初步定下教学设计稿:从春联引入,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自主发现数字联中的数学奥秘和回文联中的回文现象,最后让学生经历创作对联的过程,活用所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究学习的志趣。

一课研究之初上

315日,章芬云老师在406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章老师的课堂环节流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学生主动性强,对对联中的数学奥秘充满了探究的兴趣。第一次试教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又进行了集体评课。在袁春胭老师的指点下,教学设计又有了更富数学趣味的变化。除了让学生感受回文现象外,又加入了如何创造回文数。

一课研究之再上

322日,张炀老师在405班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张老师通过对联的背后故事情景引入,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张老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互动活动中发现对联中的数学知识。

一课研究之亮相

331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羊木小学的数学老师齐聚一堂,见证袁春胭老师引领孩子探究《对联中的发现》。半个多月的磨课经历,让袁老师信心满满,讲台上的她温婉亲切,精准引领。讲台下的孩子们,热烈探究,积极分享,尽情感受数学文化之美。课的最后,袁老师更是即兴创作“朝天千佛崖佛千天朝、西湖垂柳丝柳垂湖西”回文联,获得了在场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的热烈鼓掌。

一课研究之反思

张佳荧:《对联中的发现》一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也可以这么有趣生动。学生在这节课上探究了对联中的数学问题,也了解了对联的背景,最后还让学生去自己创造一副对联。看似轻松愉悦的一节课,也折射出了学生生动、灵活的数学思维,比如观察、推理、创新等等,这也恰恰体现了数学的文化力量。

施恒星:《对联中的发现》一课,向我们充分展现了数学的文化属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

汪奕:“对联”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呢?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真实反应,就觉得这个方向我们走对了。站在孩子的立场,联系孩子的生活情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原来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从了解对联、探究对联到创作对联,从“对联中的奥秘”走向“对联中的哲理”,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张炀:对联从古代流传至今,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美好事物的向往。作为课堂组织者,感叹于学生对于对联中的数学知识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也发现课堂中应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交流的机会,以及结合知识所学创造对联的时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文化似窖藏佳酿,历久弥香。相信同学们能在学习中不断努力,能通过这堂课,发现更多数学知识、人生哲理。

转自:“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