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质疑,让学生自然发声——记洪胜名师导航站第三次研修活动
2023/4/6 16:16:28 阅读:120 发布者:
自主质疑
让学生自然发声
为了进一步推进区“白马湖好课”的范式研究,深入探究自主质疑力的语文课堂策略,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滨江区名师导航站联盟培训活动于3月29日在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楼莉老师主持,洪胜名师导航站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赵博文老师分享了《指向自主质疑力的语文课堂策略研究》,接着,丹枫实验小学的李梦娜和徐菲老师带来了人教版第8册《猫》的第一、二课时的教学。
在第一节课中李老师将“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贯穿整个课堂,课中有三次质疑,围绕学生的质疑开展了三个探究活动,三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三阶段贯穿学习始终,形成思辨闭环的学习流程。
在第二节课中,徐老师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老舍用了这些方法来写古怪的大猫,那么是如何把小猫的性格写出来的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课堂,然后层层递进地把第一节课习得的写作方法,让孩子运用到习作中去。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滨江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小蓉老师围绕“语文学习自主质疑能力培养路径探索”这一主题,结合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析了“自主质疑”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基于统编教材,吴老师从提问的角度、提问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指出在教学中要有针对启发,联系生活,引发深思,从有奇、有疑、有难等方面进行提问。那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力呢?吴老师从“学有意思”“学有深度”“学有增量”三个维度,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分析。吴老师指出要以兴趣为源头,在逐层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深入发展思维,根植于语言文字的应用,通过自主质疑,驱动语言的学习,情感的进阶。
学习心得
唐玉清:通过今天的问学课堂展示,再次把我们带到了语文思辨课堂教学中对提出问题的关注。两节《猫》的教学,看似是在理解古怪的大猫和可爱的小猫,实际上是在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与思考。这不禁让我想到在问题化学习中,学生预习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够进行课前梳理并进行归纳,梳理,帮助孩子凝炼一个核心问题,在课堂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解决课堂主问题为主线,依次解决各种小问题,是否会将闭环更有挑战性。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应该会在老师指导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徐俊桦:今天我们齐聚丹枫,聆听了构建思辨课堂之自主质疑力的策略研究课和报告,感悟颇深。两位老师执教《猫》的第一第二课时,从课前以疑导学,课中展现质疑过程,课后带疑走出课堂,让学生不再被牵引着学,而是自主想学,要学。在思辨中交流,在探索性的教学过程破译写作密码,又通过课前课后孔子和朱熹对学贵有疑的思想引领,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今天的教研让我对思辨型课堂在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
宋洁雨: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今天的课堂深深地印证了这句话。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单向输出,而是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启发的双边活动。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问”真的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且那不是零敲碎打的问,而是聚焦于“寻找作家写作密码”的深入探究。是什么在推动学生不断提问探索,该怎样培养语文学习中的自主质疑力呢?以前我一直觉得要出新出奇来吸引学生眼球,今天聆听了吴老师的讲座,我对此有了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吴老师将自主质疑力的培养路径分成三个阶段:学有意思,质疑源于好奇,驱动兴趣持久;学有深度,质疑逐层进阶,驱动思维深入;学有增量,质疑根植语用,驱动语言习得。这三条路径紧贴学生实际学情,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螺旋上升,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更习得了语用能力。这也和白马湖好课的学习标准——保持真学习、达成深学习、实现会学习完全契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会努力践行这一理念,让自主质疑力扎根于语文课堂,厚植于学生内心。
沈红:两位老师执教《猫》的第一、第二课时,课前老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习作提出质疑,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起点。课中有三次质疑,围绕学生的质疑开展了三个探究活动,而我印象最深的答案是第二个探索活动,找句子,抓关键词,联系生活情境,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破解得出老舍的写作密码,学生们在课堂上就生成了很多的写作方法。李老师又引导学生围绕更加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古怪的猫为什么还可爱呢?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最后学生感受到老舍对猫的喜爱。我觉得整堂课在围绕着自主质疑这个话题来展开。这种教学方法也让我说就是说过很大的有疑问,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后我也会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去思考,去实践。
来栗菊: 今天聆听了《猫》的两课时,上课老师紧紧抓住课文重点,以三句诗贯穿全文,这三句诗鼓励学生不断质疑,不断自育。在把握文章的大意,梳理文章的脉络以后,引导学生发现写作密码,即围绕特点,运用具体事例,通过有画面感的文字,将事物某方面的特点表达清楚;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作者把小猫当做人来写,把明贬实褒渗透在字里行间。用心的教学,让学生在九十分钟的学习中学有所获。
转自:“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