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研 | 宏观视角 系统思考——记仪征实小数学组专题教研活动
2023/4/6 15:53:39 阅读:120 发布者:
3月29日上午,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文山学堂举行第二次结构化教学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六年级组数学老师主讲,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参与本次活动,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宏观视角 系统思考”——以《确定位置》为例。
课例研修
首先由六年级组陈荣老师执教《确定位置》一课。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陈老师通过设计具体情境,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同伴间不断质疑修正,得出确定精准位置的数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指南针、飞机罗盘引出数学上的规定。整节课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和体验”,完整了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
专题研讨
接下来是研讨环节,本环节安排了四位主讲人。第一位主讲人是陈荣老师,他阐述了自己在备课过程的学习和思考:从低年级的东南方向到高年级的南偏东方向,不仅仅反映出物体的模糊位置到相对精确的位置,更是体现出学生的认知范围逐步扩大,从刚开始的“自我”为观测的小范围口语化描述物体位置,到以“他人”为观测的大范围借助工具测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表达是一致的。所以放心大胆让学生是探索,去交流,学生最终明白数学上规定是一种使用中的习惯以及规范。
第二位主讲人余立干老师,余老师针对这节课做了知识结构的分析。全面梳理了确定位置相关的知识结构。并结合新课标阐述教材是如何处理好平面内“点在线中的位置”、“点在面中的位置”和“点与点的位置”。通过介绍,老师们对确定位置的知识结构化内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第三位主讲人是六年级组的秦如忠老师。秦老师从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阐述。请老师指出学生如何慢慢从第一视角的模糊描述到第三视角的相对精确描述。体现出学生认知范围也逐步扩大,掌握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描述的相对位置也越来越精确。
第四位主讲人是洪梅老师。洪老师观察课堂活动,提出类似的数学知识内容,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演绎知识的“再创造”,活动过程结构环环相扣,层次递进。结合课例阐述了结构化教学应经历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应用模型的过程。
最后老师们围绕结构化教学进行集体交流研讨,老师们对《确定位置》结构化教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让生活情境更贴近学生,问题指向明确促使学生高效探究,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干。通过干货满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表示有了很多的收获,相信老师们在后续的结构化教学研讨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