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三月,细柳微斜。3月21日,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怀揣着对语文教学的殷殷期待,相约在实小乐仪学堂。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牵手仪征实小语文组和丁宏喜名师工作室在此开展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由仪征市实验小学东区校赵宏梅副校长主持,分为课堂观摩、自评互评、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课堂观摩环节
第一节课由工作室徐芳老师执教古诗《绝句》。徐老师首先通过字源识字引出课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记住生字。在教学古诗内容时,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要求学生先读准字音、接着读出节奏、再想象画面、最后读出情感,层层递进,让学生读的扎实。整节课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善于创设情境,给在座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节课是实验小学李仙成老师执教的《小猴子下山》。李老师开头娓娓道来,给孩子们创设了故事情境;接着从生字到词语再到短语,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进行识字教学。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整节课由浅入深、说理透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板书更是给人美的享受!
自评互评环节
两位老师通过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诠释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理解。让在座的老师们有了明晰的理解与感悟。接着,耿介老师先评价了徐芳老师的古诗教学。耿老师认为徐老师的这节课非常符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一堂好课的要求,也就是五个 “实”——真实、充实、扎实、丰实、平实。
路文娇老师评价了李仙成老师的课。路老师认为李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很到位,李老师紧扣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课文内容过渡到生活实际,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了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整堂课教学目标清晰,大大缩短了教学路径,是一节高效的课堂。
专家点评环节
所谓“教而不研则戏,研而不教则空”。在大家的阵阵掌声中,我们迎来了专家点评环节。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莫愁湖小学郝玉梅校长对两节展示课给予了点评。郝校长首先点评了两节课的优点,接着结合课例探讨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关于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提出了三点:
第一、每一篇文本都需要发现语言的奥秘。比如《绝句》这首诗中的节奏美,《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中动词的运用。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挖掘文本,发现语言的规律,发现汉字的重难点;在教学识字环节,找出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找到汉字文化的溯源,做到字形连接字义,字义连接文本。
第二、怎样更好地连接与运用语言文字。郝校长首先谈如何连接,我们可以运用
的连接,比如说“黄鹂鸟”和“白鹭”;我们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比如说学生演小猴子的动作,这些都很好的连接了儿童当下的生活。郝校长还给语文组同仁提出建议:在生字教学时,可以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生活中的
对照或重合起来。接着她提出,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除了可以运用词语仿写造句,还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无痕的内化。如在教学小猴子扛玉米的动作和心情时,可以让学生边扛边读;在古诗文本中,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对仗的手法。
第三、在培养语感的同时,是否实现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郝校长提出语言文字与积累的终极目标:学会汉字以后能够热爱汉字,能用学过的字词来表达我们中华文化,达到价值情感的共鸣。
活动最后,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实验小学丁宏喜副校长作总结点评。丁校长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一是怎么梳理语言文字?通过两节课例,丁校长总结出,梳理语言文字其实就是找规律,找文本中的构字规律、构词规律以及构段规律。他重点举了《中国美食》这一课例,教师通过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从而知道美食的烹饪方式。
二是怎么创设情境?丁校长提出,创设情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
、音乐,还可以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如徐芳老师多次运用语言的描述、解释“千秋”,“小小摄影师”的镜头推进等描述,表达古诗的精妙之处;再如李老师模仿小猴子妈妈与小猴子对话,都极大地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
最后,丁校长引用“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话来指点出:教学不是告诉学生专家的观点,而是点燃、激发和引导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分析和评价,学得专家思维,虽然过程有些漫长,但是效果佳。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语文教研组所有成员定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远,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