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研以致远,笃行不倦 ——记晋江二小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同伴合作课”研讨活动
2023/4/6 13:39:12 阅读:107 发布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科研工作质量,2023年3月15日下午,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伴合作课”研讨活动,方秀里老师执教《小小鞋店》一课,黄珍玲老师作说课。本次活动由施莞楠老师主持,三四年段全体数学老师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小小鞋店》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为后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领域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而本节课则主要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分析数据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课前思考
1.学习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一是能根据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用写汉字、符号、画线、“正”字等方法记录数据。
2.知识的本源是什么?
根据新课标理念,小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本质上是统计活动的学习,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的是具有实际背景的、特定含义的数据。
3.教材如何编排?
通过鞋店“进货”的情境,提出问题,对鞋号进行调查,再将收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用图形直观地表示数据,最后通过数据的分析,为鞋店如何进货作出决策。这样的安排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顺应知识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课堂实践
方老师创设模拟鞋店进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动中,亲历整理、表示、分析数据,并作出统计决策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价值。
1.创设情境,体会调查的必要性
创设模拟鞋店进货的现实情境,学生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进货"需要调查鞋号、款式、颜色等问题的思考讨论,让学生明确调查的主要对象和目的。
2.操作探究,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1)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整理数据
首先学生进行观察淘气收集的调查结果,发现数据很乱,不能一眼看出哪个鞋号分别有多少,从中体会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接着利用学习单让学生进行整理数据,从中体会数据整理的准确性及整理方法的多样性。
(2)探究利用点线图整理数据的方法
首先观察点线图,思考妙想是如何整理数据的,如何接着往下画,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看懂点线图;接着自主尝试利用点线图整理鞋号,经历用点线图整理数据的过程,掌握其整理方法;最后不同的整理方法进行对比,感悟图形的直观,并建立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为后继学习条形统计图奠定基础。
3.分析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
观察点线图,思考男生鞋号和女生鞋号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全课小结,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课后,黄珍玲老师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前思考、教学过程等进行精准深入的说课、分析。
交流研讨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研讨时,四年段的老师更是纷纷“慷慨解囊”,或是针对“教师让位”提出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多的“上位”机会;或是由教师的“卷入式教研”联想到学生的“卷入式学习”,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思考、交流、表达人人都可以挑战自己,并取长补短;或是提出学习单可以再开放些……当然不一定追求面面俱到,但可以尝试点面结合,让课标理念在课堂上得到实践、延伸,促进学生发展。
研以致远,每一次的互动研讨,都终将迸发出新的灵感,成为下一次新的出发点。笃行不倦,我们一直在路上!
转自:“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