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似春风 互助共成长
工作室成员送培送教系列之一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提高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2023年3月13日,在县教体局教师教育股陈股长的带领下,昌黎县郭红梅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张小双老师,来到昌黎县葛条港镇碣石中学开展送教活动,本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进行,授课题目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题《青春萌动》。
精彩回放
课前的暖场歌曲《我多喜欢你 你会知道》,引起了学生的共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 “出谋划策”活动中,学生纷纷就自己学习生活中看到的异性交往的不当行为给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学会异性之间正确的交往方式,能够有分寸的与异性同学交往。“故事续写”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编写出了多种结局,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学会了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朦胧情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疫情中的爱情”让学生感知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进而引发理性思考,让学生懂得青春期的朦胧情感不是真正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送课下乡活动得到了碣石中学老师们的充分肯定,课后大家就张小双老师的课谈了自己的收获,我们也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研讨,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依据:本课依据 2022 版新课标中“健全人格“这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学间的友谊,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这正是本节课教学所要追求的素养目标。
二、教材分析:《青春萌动》是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共有两目构成:异性朋友;异性情感。本课以“青春萌动”为题,引导学生懂得与异性交往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学情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关注异性,希望与异性交往,但有时却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也存在朦胧状态下的“初恋”现象。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责任知之甚少。
四、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青春期的我变了”“彬彬的故事”这两个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之间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
通过“出谋划策”“故事续写”,让学生学会异性之间正确的交往方式,能够有分寸的与异性同学交往,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朦胧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落实道德修养目标。
五、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青春期异性朋友之间的朦胧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异性之间正确的交往方式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音乐《我多喜欢你 你会知道》,激情导入。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朦胧而羞涩地产生一种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微妙情感。
难道青春期的我们和异性同学之间除了恋爱就不能有友谊吗?我们该怎样和异性同学交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青春萌动》,探讨异性交往的话题,解决同学们的青春困惑。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创设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男女生朦胧情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本节课要为同学们解决的青春困惑。
(二)新课学习
环节一:友谊之花绽放(体验青春美好)
青春期的“我”变了。请你说说材料中的“我”是一种什么心理,有何表现?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是的,这就是青春期心理萌动。这种青春期的心理萌动,不只存在女生身上,在男生身上也是可以看到的。如果你也有过这些感觉,不要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想要和异性成为朋友”是青春期心理萌动表现之一。那么你也想要和异性成为朋友吗?
探究一:异性朋友。
李妙涵想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可的妈妈说只要有男生就不允许去,青春期的男女生不应该交往,你赞同妈妈的说法吗?为什么?你理解妈妈的担心吗?请为小李出谋划策:小李应该如何做才能打消妈妈的担心。
结合视频探讨:妈妈认为青春期的男女生不应该交往,你赞同妈妈的说法吗?为什么?。
(结合图片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青春期异性之间的友谊容易让人敏感,遭到质疑,相处方式有不恰当的地方,容易引起家长误会。
请为小李出谋划策:小李应该如何做才能打消妈妈的担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是我们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情境体验和问题探究让学生懂得出现青春期心理萌动的种种表现都是正常的。与异性相处是我们青春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要把握好原则。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样的原则与异性交往,这份友谊一定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父母也不会为我们担心了。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与异性相处不能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甚至谈起了“恋爱”。那么青春期的情感是爱情吗?
环节二:厘清异性情感(领悟感情真谛)
探究二:异性情感
雨薇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雨薇和奶奶。彬彬得知这一情况,经常放学后到雨薇家帮忙,久而久之,就有同学说彬彬在追求雨薇。彬彬也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喜欢独立、能干、孝顺、善解人意的雨薇了。他为难了,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
彬彬的心情,你能理解吗?这种现象正常吗?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相遇青春,我们心中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如果你是彬彬,你会怎么办?(分小组续写故事)
学生分小组续写,上台展示。
师生总结:青春期的朦胧情感就像青苹果,看上去虽美,但吃起来却酸涩,因此,对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彬彬和雨薇的情感是真正的爱情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结合视频疫情中的爱情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爱情的认识。
教师总结:真正的爱情是高尚,是神圣的,爱情除了意味着欣赏与尊重外,更需要责任和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故事续写和问题探究让学生体会青春期朦胧情感。通过疫情中的爱情展现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进而引发理性思考,让学生懂得青春期的朦胧情感不是真正的爱情,因此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三)收获平台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能力等方面。
(四)巩固练习
小游戏:判断对错
(五)拓展作业
在青春留言板中写下你关于异性交往的青春寄语或者三行情诗让我们一起静待青春花开,共同努力进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涉及青春期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早恋等话题,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敏感,有些学生羞于表达,还有个别的起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做好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准备,情境的创设、素材的选择、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设置等尽量以学生的现有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设计。
对于早恋、爱情等话题的讲解最重要的是度的把握,这对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艺术是一种考验。针对青春萌动的情感,我们不能扩大但也不要置之不理。要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寓教于乐,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启发式的引导和探究效果不错。当然,有些问题的设置略显肤浅,没有真正引起学生的深思,只是局限于道德说教。
转自:“初中道德与法治郭红梅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