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讲题之“法”,展教师风采
——记广附教育集团首届初中数学教师讲题比赛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青年教师解题能力和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推进教师对新课标和新课程的深入研究,增进集团数学教师的教学交流,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广大附中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携手黄华路数学科举办广附集团首届初中数学教师讲题比赛。
决赛于2023年3月10日在沐浴着春日暖阳的黄华园中隆重举行。大赛由贾燕老师主持,黄翠婉副校长致开幕辞。黄校对大赛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期望数学教师以此为契机深化试题教研,促进教学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伍晓焰老师和越秀区教育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谭东平老师以及集团各分校科组长代表应邀担任评委。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脱颖而出的17位选手、各校区负责人、数学教师以及西关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
研讲题之“法”,展教师风采
比赛精彩纷呈,选手们各具特色。有的老师从条件入手,步步深入推导结论;有的老师从结论入手,逐项分析探究条件。有的抑扬顿挫、激情澎湃;有的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有的娓娓道来、春风化雨。尽管思路不同,表达方式各异,但选手们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准确的分析,精彩的总结赢得了评委和观摩教师的阵阵掌声。
广大附中黄华路校区甘玮仑老师
讲题极富激情,通过发掘题目条件间的联系,层层深入,突破难点。通过反思通法而引出的第二种解法自然而流畅。最后从代数、几何不同的角度对解题方法进行对比、总结、提升,让人耳目一新。
广州庆丰实验学校颜婉君老师
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数形结合探究解题关键,对动态问题基本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清晰、到位。
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程小芳老师
基本功扎实,对题目理解准确,分析透彻,通过一题多解和解题反思训练学生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
朱丹晓老师
付卫群老师
李政老师
苏晓慧老师
徐雷老师
刘伟伟老师
温炜城老师
周洋洋老师
陈玉婷老师
李丽丹老师
胡德腾老师
温锦佳老师
叶伟权老师
金玉老师
评讲题之“道”,助教学提升
赛后,谭东平老师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1、准备充分,自信大方,表达清晰简洁。2、对题目理解准确透彻,讲题方式不拘一格,有的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有的从结论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倒推解决问题的条件。3、对于解题的难点和关键点能巧妙设计情境突破,避免就题论题而失去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伍晓焰老师通过讲座【品味讲题】对“如何讲题”进行明确解读,对其中困惑提出建议:1、讲题的对象是学生,要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2、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节奏,详略得当,突破难点。3、讲通讲透一种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很重要,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在总结后可以增加一题多法或一题多变进行提升。4、充分展示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搭建结论与条件之间的桥梁,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5、应用多媒体的的目的是辅助教学而不能代替思考,忌本末倒置。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最后,王映副书记致闭幕辞:选手的精彩表现展示了广附数学人高水平的数学素养,专家的精辟点评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希望数学教师通过讲题比赛,以更专业的视角去看待“题”,去研究“题”,以赏“题”去思考优化教学,以讲“题”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基本功。广大附中教育集团首届初中数学讲题比赛圆满结束,新学期广大附中教育集团数学教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教无涯而研不止,学无休而教有成!
经历讲题,感悟成长
广大附中黄华路校区 甘玮仑
上周五,春光明媚,集团首届初中数学教师讲题比赛在美丽的黄华园举行。
在之前的预赛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在三天的时间内,如何去“磨”一道题——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揣摩、分析、解析学生的易错点、“卡壳”点,再转化为教师的语言输出;因此在拿到决赛两道题的时候,短短三天的时间,需要更仔细、彻底的分析和“磨”。
我首先采用了预赛时采用的方法——找几个学生来做一下,看看学生的思考方向;由于题目是九上的内容,我目前任教初二,因此找了班上比较好的,已经自己提前学了九上内容的学生,让他们一边看题一边说出自己的大概想法和思路,去明确学生在这两道题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处;再去分析在题目中该如何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其次,在明确了讲题思路之后,需要注重总结提升;讲题切不能“就题讲题”,否则学生在下一次面临类似又不同的题目时,依然不会做;在讲题过程中如何提炼思想方法,也是我在准备时重点注意的问题。
最后,就是反复的练习。短短三天,需要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同时,让自己在一遍遍练习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使得比赛前的三天累且充实到快要爆炸的程度——而这种紧迫感在比赛当天达到了顶峰;原以为自己不紧张的我,在比赛日当天怀着“想要做好”的心情,真正的感受到了紧张;这也是以前校外比赛不曾有过的,本次比赛从流程到氛围,都做到了非常好。
临时的赛程调整,将原本应当下午第一个上台的我调到了上午;在战战兢兢上台,成功卡表结束之后,我从前门离开,又从后门重新进入赛场观众席坐下来的那一瞬间——感觉从头皮到脚底的每一个细胞终于松下来了。
在下午的比赛中,我作为观众认真观看了几位选手的比赛,真切体会到,每个人讲题的不同方式都可以从新的角度给予我们启发;我想这样的学习和交流也正是这样集团内比赛的意义所在。
而赛后的专家讲座更是让人受益匪浅。谭东平老师和伍晓焰老师两位专家,从最核心的思想指导方面,分析讲述了“讲题”的意义、品味和境界,向所有的老师讲述的不仅仅是如何进行“讲题比赛”,更是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醒自己注意的方方面面。比如现在很多的专题总结偏向于“模型总结”,而这其实是不符合数学思想的灵活分析要求的;所谓的“题”是素材,整个讲题过程中的审题分析、解题过程、总结提升,其实是涵盖了对数学教学的全方面要求。
讲座过程中有一件令我无比惊喜的事情——伍晓焰老师在讲审题分析的过程中,引用了我的比赛PPT作为示例——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逆推分析是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一点,我希望学生在面对每一道新题的时候,都能根据题目的情况,结合自己所学内容分析,而不是用固定的“框架”去“套”题解题。
这次比赛的赛程虽短,却让我学习和收获了很多;满满充实的三天+比赛日,我希望它们给我带来的收获能够让我在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和自我提升道路上稳步前行。
广州市庆丰实验学校 颜婉君
本次参赛高手云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之处。我很幸运能参加决赛,并且以靠前的顺序完成讲题,聆听后面12位老师的精彩讲解,见证不同思维碰撞的火花,加深对题目的挖掘和理解。讲题者和学习者的身份转变,让我更能站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位置,思考怎么引导让学生突破难点,找到解题关键点,思考怎么引导学生更好挖掘题目的本质,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对题目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思维。
在准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太多的知识、技巧、方法要给学生分享,总是感慨时间不够。比如解1号题的方法很多,我总想着多教学生一点。今年我任教的是初二,就习惯从角平分线的角度分析做辅助线,给出两个解法。我觉得初三的学生会更熟悉圆相关的定理推论,又给出了利用垂径定理推论的方法。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还想给他们分享共顶点等线段构造旋转的方法。这样在讲题的时候就分不出主次,时间也不够。后来,我们科长建议我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先讲清楚一种方法,总结后有时间再进行其他方法拓展。这与伍晓焰老师最后的点评不谋而合,她说讲题要先把通法立起来,学生能学明白了,再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变式延伸。虽然最后我没有抽中1号题,但是通过将自己准备的过程与其他老师的讲题进行相互印证,再结合谭东平老师和伍老师的点评,我学到了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当的取舍,以学生为中心,谨记贪多嚼不烂。
我抽中的是2号题,准备时我一直在想怎么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角边的数量关系。谭老师点评时说,怎么引导学生审题,启发学生思维呢?他建议老师通过设计情境或问题启发学生了解题目、分析题目。在这一点我做了个小尝试,通过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条直角边的数量关系,从而转化到找定角的答题关键点。可能是这个做法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认可,结果还不错。不过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会再接再励,在教学中发挥教育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最后求圆的直径时,我自己做题时是通过等面积法和三角函数求解出的直径,结果查看中考年报时发现参考答案利用90°圆周角对应的弦是直径就可以直接出答案。当时我就在想肯定有学生是一样没有立刻发现这个关键点的,但是怎么处理比较好呢?讲题时展示为一题多解?还是直接引导学生注意圆周角这个关键点?最后我其实也没有给出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在听甘玮仑老师分享时,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她没有回避复杂解法,反而是引导学生从复杂过程简单答案中反思是不是有更有更简洁的方法,甚至思考面积与半径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函数关系,顺理成章地进行方法拓展。当时听到甘老师分享时,我非常庆幸自己是靠前序号,能够有机会在比赛现场将我的教学困惑点解开。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我想这就是这场比赛的目的之一吧。
我平时上课会通过希沃白板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解题思路,但是考虑到时间和设备关系,这次比赛我没有准备板书,而是将分析思路、解题过程都用课件呈现出来。这种做法被伍老师批评了,她表示教师的基本功不能丢,我也会牢记这个指点。
在讲题中,苏晓慧老师和陈玉婷老师深度挖掘教材,找出教材中的中考母题,这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对教材的使用仍比较浅薄,我今后也会多多钻研教材、研究考纲,以此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这次比赛我收获良多,通过自己的研究准备,对比其他老师的分享,结合伍老师和谭老师的点评,我对讲题、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会将此次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真正给学生减负增效,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由此及彼,做知识的主人。
转自:“广州市初中数学省级学科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