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美育通晓 ,作者李佳阳 任阿丽
为了进一步紧随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美术教研室工作领导, 以“学习美术新课标 使用当下教材”为主线,以“创建学校特色美术育人课程”为主导,着力开展研究与实践,实现美术学科教研价值,挖掘和打造东岸美术学科特色。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度学习、理解与运用,实现青年教师常态化教学过程中观念、角色、行为的转变。
2023年3月24日,在区教研员何英老师的组织下,王怡老师、郭萍老师以及青蓝工程教师和部分入职五年内的青年美术教师均参加了本次美术教研活动。
主题一:支撑育人质量 提升美术教学“大教研”
在教研伊始何老师结合上周听评课过程中青年教师的具体表现,从翻转课堂与课程内容的对接、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敢于动手创作、借助教师智慧点化学生呈现的亮点等方面让青年教师对如何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有了更加明晰和深入的认识;何老师从具体年级入手,从实施目的、实施方法、落实途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概念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整体建构,让青年教师对“大概念”和“大单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何老师以教学内容为例引导青年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任务、课程目标和学习活动三者之间相互对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找寻有效路径,让青年教师明确,要围绕核心的学习目标,设置有阶梯的学习任务,使得课堂美术任务结构化,形成整体,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主题二:打造东岸美术特色,形成一校一品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各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深入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青年教师在教研员何老师、兼职教研员王老师及郭老师的指导下以“美育育人”为核心结合各校办学特色与课程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方案,在延续齐君老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天津地域文化的河东美术特色基础上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研讨过程中青年教师集思广益讲述了丰富多彩的美术特色活动方案。
实验小学李静丽老师以人物创作为主题贯穿小学阶段全年级,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实验小学段其贤老师以“鱼文化”为主题创建丰富多彩、吉祥寓意十足的校园艺术活动。
实验小学李佳阳老师在油画棒人物创作中融入实验小学办校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情绪表达过程中助力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习惯,在美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实验小学李梦娜老师以“绿水青山”创设校园美育主题,将爱护环境与美育相结合,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
缘诚小学宋方晨老师以“戏曲文化进校园”为主题将美育与戏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官帽、云肩等戏曲服饰创作过程中感受中华戏曲文化的魅力。
前程小学牛玉阳老师将绒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美育教学,旨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匠心”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艺术创作与生活相融合。
友爱道小学陈乃升老师以电脑绘画为创想融合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制作中队队徽以及其它以电脑绘画为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快乐成长。
太阳城学校吕原老师将美育与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建设紧密结合,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依托详实而具体地讲述了本校创设学校特色美术活动的思路与展望。
凤凰小学张晓宇、王媛两位老师以“凤美 丹青映春晖”为主题创设本校的特色校园活动。两位老师以“凤美药香”为思路设计了本草纲目创意绘画,将学校办学理念与美育紧密结合。
行知小学王倩老师以“万物生长”为主题,将人类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与本校美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美在生活,实现生活教育的目的。
大桥道小学任阿丽老师以“烙画葫芦”为主讲述本校美术特色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育结合,实现学生全面成长。
在青年教师讲述完毕后,何老师、王老师、郭老师为活动落地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引导青年教师将美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和、与时代相融合、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和、与红色信仰相结合,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特色美术课程体系,让美术课走起来,活起来,真正实现东岸美术特色品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教育常怀敬畏之心,对课堂精心钻研勤于思考,才能成长自己,成就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深知教之海无涯,学之境无垠,我们将在教研之路上永无止境地求索前行。
转自:“小学教研在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