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杭州余杭:不负春意好时光,教研引领共成长——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2023/3/30 10:33:34 阅读:13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余杭小学科学 ,作者闲林小学
不负春意好时光,
教研引领共成长,
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见如云满目光。
最是教研绽芳华,日久弥香令人醉。
绿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为了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精准践行新课程新理念,提升全区科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推动科学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3月21日,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暨指向大概念的实证教学策略提升班(90项目)培训活动,在闲林小学西溪源校区举行,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副院长任忠华、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全程参与活动,余杭区小学科学老前辈、退休教研员卫金荣老师莅临指导,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主持活动并进行活动引领。
01
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由姚乐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姚老师以“有什么办法让冷牛奶变热”这一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孩子们思考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并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后小组之间围绕折线图展开热烈的研讨,最终得出了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这一结论。
第二节课由董晓楠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上课伊始,董老师通过一个让气球鼓起来的魔术表演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接着通过观察白醋和小苏打的反应引导孩子们探讨产生了什么气体,然后又通过微课以及学生的小组活动探究这种气体的特点,董老师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剩余的液体和沉淀物是什么,帮助学生思维进阶。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动脑,大担发言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老师的高度赞赏。
第三节课由俞家琪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比较不同的土壤》。探索环节,俞老师关注全体学生,运用小组记录表的方式,将每组学生的成果都呈现出来。孩子们对于探索土壤的渗水性和黏性实验中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研讨环节,俞老师从土壤颗粒组成比例的角度切入,引领学生认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最后拓展环节,通过分析出其他植物适合的土壤,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迁移所学。
02
交流点评
课后,评课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实验的设计、课堂节奏的把握、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材料改进等方面进行评课,对三位老师给予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
最后,卫金荣老师、任忠华副院长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肯定了各位老师的认真和努力,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扬。
卫金荣老师从三个方面对老师们提出了建议:一是活动安排上,通过设计研讨活动达成理解科学概念的目标,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和提升。二是注重课堂评价先行,在探究活动前,先将标准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照标准一步步展开。三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研讨的引导,能够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时,由针对现象本身的描述到对抽象的规律的描述,通过不断的研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
任忠华副院长也提到了两个重点:一是教学要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科学问题。二是真正落实长时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同教研,深思考,共成长”,每次的教研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次的教研都有一份新的收获,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老师们的一次成长和提高。愿我们共研芬芳,共同成长。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