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 | :嘉兴南湖:以学定教 以赛促研 ——记南湖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2023/3/30 10:30:32 阅读:119 发布者:
以学定教 以赛促研
——记南湖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为进一步探索以“学为中心”与“学科特征”为基石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多元课例。2023年3月16-17日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举行南湖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来自南湖区不同学校的9位老师参与课堂评比,南湖区全体科学老师观摩学习。
3月16日下午,来自辅成教育集团的徐晓菁老师,从课堂教学中意识到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方法亟待加强和完善,自主设计《绘植》一课。徐老师首先提出问题“面对陌生植物,你怎么认识?”,随后师生探讨观察记录方法,学生尝试观察绘制植物,接着贴画对比以特征辩植物,小组进行分享交流,询证质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理解观察,认识新事物的本质是抓住细节特征。
凤桥镇中心小学陶燕老师执教《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课。首先学生借助橡皮筋挑战小车向前运动,随后课堂紧紧围绕“如何调整小车运动的距离”这一核心问题进行长时探究。学生在积极寻找调控小车运动距离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数据处理能力等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
第三节课,实验小学的杨育婷老师执教《电和磁》。杨老师以指南针入手,启发学生能让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因素,重温奥斯特实验,用现象引出通电的直导线能产生磁,并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的变化会引起磁的变化。学习活动中,通过改变电流大小、电流方向,以及电路中加入线圈等形式,发现电和磁之间的奥秘。
3月17日上午,钧儒小学陆华菊老师执教《信息的交流传播》一课。陆老师从书籍的发展史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书籍和电脑两种基本的信息传播工具。然后借助“鲁班锁的拼装”活动开展长时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书籍、电脑这两种不同的信息的传播工具与传播方式。在研讨环节梳理不同的信息传播交流工具的区别及利弊,感悟信息的交流传播,要结合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播工具。
第二节课由来自七星镇中心小学的张轶老师携同401班的同学们共同探究《电路中的开关》。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设计、制作、评价等学习环节。一节课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开展深度学习,制作了一批新颖的“开关”。
紧接着,新丰镇中心小学的陆晓颖老师执教《认识矿物》一课。陆老师组织学生给不知名矿物制作名片,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观察标准不一带来困难。然后顺势借助资料,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恰当的描述词语,修正矿物名片,推测矿物名称。最后通过研讨交流,发现有的矿物特征相似,无法辨别,只有寻找更多的证据才能更清晰地描述矿物的特征,确定矿物名称。
17日下午,来自东师南湖校的邱月老师执教《不知名的岩石》一课。通过学生不小心打翻岩石盒子,把岩石和岩石名称弄乱了的真实生活情境导入,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支架,完成了用不同方法观察岩石,制作岩石特征标签,并通过比对岩石资料,推测岩石种类。本堂课有组内交流、组间交流与全班交流,在形式多样且深入的思维碰撞下,学生建立起了在充足证据下进行推测的意识。通过小组自评和互评,厘清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节由三水湾小学的沈晓芳老师执教《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课。从学生提问入手,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可研究的问题,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践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同时在交流环节注重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最后,北师大的张宇老师执教《种子的秘密》一课。首先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蚕豆并将发现用关键词记录下来,然后小组合作将记录下来的信息整理和分类,展示在KT板上,最后根据展示评选观察之星和整理之星。孩子们通过观察及整理信息的活动,体会到观察对于信息提取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习如何分类才能让信息更清晰更有条理等。
通过本次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给教师搭建了舞台,促进了教师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体现了关注素养目标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学定教,以赛促研,南湖区小学科学团队将团结一致,继续奋勇前行。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