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杭州余杭:立意素养,课程育人——余杭区小学科学《成语中的科学》拓展性课程研讨活动
2023/3/30 10:24:52 阅读:12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余杭小学科学 ,作者古墩路小学
“立意素养,课程育人”
余杭区小学科学《成语中的科学》拓展性课程研讨活动
“双减”不仅要做好“减法”,也要做好“加法”,要培养学生以科学精神为灵魂、以科学思维为核心、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自主地探究世界、创造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3月15日,小学科学《成语中的科学》拓展性课程研讨活动在良渚古墩路小学开展,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副院长任忠华,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及区内六十多名小学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并邀请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凯博士莅临指导。本次活动以《成语中的科学》为主题,引领教师从蕴含科学原理的成语出发,构建实践性科学课堂。。
活动引领
会上,任忠华副院长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小学科学课堂不只是单纯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需要教师们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课堂展示
陆佳惠老师聚焦“昙花一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带着“昙花为什么只能一现”这一驱动问题展开调查研究,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字、观察标本、观察实物等方式获取信息,并抽象概括与推理“昙花一现”的原因。学生在该项目中进一步感受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一概念。
拓展性课程《昙花一现》
黄玲昕老师执教的“沉李浮瓜”指导学生认识“沉浮”以及了解“影响沉浮的因素”等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本次探究实验课程对沉浮的影响因素进行拓展学习,了解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没有直接关系,而与物体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应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辨析“轻重与沉浮的关系”、“单位体积轻重”等学生较难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在实践拓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
拓展性课程《沉李浮瓜》
周柯举老师执教的“一波三折”,以挑战性任务“以光代笔,绘制科学积分币图案”展开,让学生在项目中结合光的反射原理进行图案设计,然后利用激光笔和烟雾将光路图案呈现出来,并进行展示交流。通过项目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完整的工程设计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拓展性课程《一波三折》
专家点评及讲座
余杭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单振华副校长对四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四位老师评价先行的教学方式,立足学科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的教育理念,并给四位老师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希望他们为学生提供更多可操作性的支架,增加更具科学意味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的趣味性。
庞梅老师以调查类项目化学习为主题,为在场的科学老师阐述了小学科学拓展类活动的实施方法。庞梅老师指出调查类的活动必须要聚焦现实问题、热点事件、疑惑现象匹配合适的成语,选择学生真实会使用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呈现多样性的调查成果。
最后,王凯教授以“一波三折”为例,指明了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强调了真正的实践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工具的机会,要重视实践后的反思。最后提出实践育人要从课程、课堂、作业等角度开展,要在实践中学习,而非学习后盲目练习,为余杭区小学科学教师之后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在“双减”背景下,怎样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余杭区以区域推进《成语中的科学》拓展性课程为途径,建立健全科学国家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衔接机制,以丰富的活动和精品课程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这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