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设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2023/3/30 10:18:04  阅读:158 发布者:

【教材分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第四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 “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读古诗猜人物。“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是谁?(孟浩然)

二、走近作者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

三、初读感知

1.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波涛汹涌撼动着岳阳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四、品读赏析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一: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赏析二: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赏析三:“蒸”即蒸腾,写出了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字即撼动,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表明作者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做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隐喻,借此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为国出仕求官)的愿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体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悟读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气势,借此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为国出仕求官)的愿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体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六、写作特色

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

 诗的前半首写洞庭湖,即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作铺垫。

诗的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七、课堂作业

1. 背诵默写。

2. 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转自:“薛小丽初中语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