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专家引领促提升 以学赋能新常态 ——项青青名师工作室与上师奉贤附小联合举办专题讲座

2023/3/29 17:49:06  阅读:233 发布者:

专家引领促提升

以学赋能新常态

——项青青名师工作室与上师奉贤附小联合举办专题讲座

2023314日下午一时,“项青青名师工作室”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小学报告厅开展讲座活动。首场联合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校本研修活动项目组”进行专题讲座,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杨伊博士主讲《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上师奉贤附小副校长蒋迎主持讲座,校长何超英、工作室主持人项青青出席,上师奉贤附小项目组教师、工作室全体学员、奉贤区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小学音乐学科教研组组长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活动。

专题讲座

《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主办校方与工作室相继表达了对杨伊博士的欢迎,项青青对联办学校上师奉贤附小提供的良好学习平台表示感谢。在讲座开始前,主持人蒋迎向与会教师简介项目化学习实施现状,提出项目化学习作为素养导向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推动学科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她希望教师们能在后续的讲座中更迭新知,且学且思,结合实践学理论,以致用于日后的教学当中去。

在讲座中,杨伊博士从理论梳理切入,介绍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渊源,并在完整的案例设计说明中逐渐明晰项目化学习与主题式学习的区别,通过案例对比引导教师理解相关实践问题,其中包含“问题设计、学习设计、成果设计与评价设计”,全面地了解作为教师应当如何迈入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中去。同时,杨伊针对教师们在实践中所碰到的共性困惑予以解答,并给出了相应建议,她强调好的项目一定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容和目的,教师们要立足理论基础的同时踏实实践,提高项目化学习的执教力。

讲座后,蒋迎对杨伊博士凝聚了心血与智慧的倾情分享予以致谢,同时也嘱托与会教师充分梳理、认真吸收。同时,项青青提出在座教研组长要将所学所感传达给教研组内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充分发挥团队教研的智慧与作用,打开项目化学习设计新思路,找准推进项目发力点以高质量落实项目开展。

微讲座

《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

项青青表示,继工作室学员开展“通讯稿撰写”相关培训以来,学员在文稿书写的规范性与积极性上大有提升,该项工作应当继续推行并落实于各校教研组,帮助全体教师积累文笔、适应新时代教育快节奏。

随后,工作室学员赵倩男带来微讲座《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工作室学员、小学音乐学科教研组组长与部分青年教师参与聆听。作为“奉贤区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公众号平台的核稿员,赵倩男就近期核稿工作中所发现的撰稿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修改意见。她提出应当把通讯稿撰写当作是锻炼聚合思维与再次深度学习的良好机会,在通讯的框架结构与表达中提升落笔行文的功底,写有所思、写有所得。

最后,项青青向工作室学员推荐读本《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书作为共读书目进行学习,并预告将在次月陆续开展系列读书分享与交流活动,共沐书香,修已育人。

教师感悟

金汇学校  李阳

今天有幸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报告厅聆听了两位专家教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的两场讲座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采用了打比方和实际案例辅助理论讲解的方式展开。这种形式的讲座让某些晦涩难懂的定义、概念更加直观地被阐释出来。比如在第一场杨伊博士的讲座《项目化理论与实践》中,一开始她在讲到项目化案例设计时提到“有主题不一定是项目化学习”,紧接着用果汁和果盘打比方,提醒我们项目化学习中学科之间的关系是本质的关联,抽掉任何一个学科,问题都无法解决,应当综合利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后续的讲座中,她还通过对自己指导或遇到的项目化学习案例进行剖析,让我们透过实际案例了解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经验与操作误区。

    第二场是泰日学校赵倩男老师的微讲座《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正如她在讲座中提到的,很多老师遇到通讯稿撰写都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我也不例外。而赵老师从平时审稿中发现的问题着手,结合自己的审稿与撰稿经验,梳理出了几条撰写步骤。再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让我们知道如何在撰写过程中规避掉部分错误,把握好撰写的尺度,真正做到将文学的感性色彩和理性思考巧妙融合。赵老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深深吸引着我,同时也消除了我对于通讯稿撰写的些许迷茫,让通讯稿撰写能在规范之内大胆发挥。

通过此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到的不止是理论知识的丰富,更是对于深度学习的理解。就像赵老师在聆听完杨伊博士讲座之后的即时心得分享一样,我们也应该在每次学习之后,认真思考、深度剖析,做到“学而有所思、思而有所行、行而有所悟。

胡桥学校 耿艳飞

今天有幸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杨伊博士开展的“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讲座和奉贤区泰日学校 赵倩男老师的“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讲座!

杨伊博士的“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分别从理论学习、案例设计、案例呈现 三个板块和我们梳理了项目化学习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通过杨博士对于项目化学习内涵的解析,让我对什么是项目化?项目化学习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推广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 ?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杨博士提出:项目化的核心也就是 “做中学”,并且通过简单易懂的“高跟鞋”案例,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成效!在案例设计中,杨博士紧抓我们的思维,给出了音乐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的案例,通过案例的解析,让我们明白,一个项目化学习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并且讲解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策略!最后杨博士对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形式也做了说明!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明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就是走向知识的新建构,最终实现涵育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过程!

赵倩男老师的“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微讲座,十分全面的讲解了我们平日参加专家讲座、分享交流活动、学习教研等活动后,通讯稿应该如何撰写!在撰写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容易出错的又有哪些方面,通过赵老师的讲座,学习到我们可以通过横向(时间)、纵向(逻辑)、也可以横纵结合的方式来撰写通讯稿!写的时候不要太抠活动细节、要从整个活动的角度来撰写!最后不要有个人的发誓语言,也不要有二次总结!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对如何撰写通讯稿有了思路!

南桥•恒贤联合小学 匡国祥

今天听了杨博士的报告,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两点:1、项目化更新了我们对教学的认知。在项目化学习中,我们要关注并着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目标,也是实时路线的依据,由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必须在实践经验中领悟和吸收,项目化学习正好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体验时空。2、项目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项目必须和真实世界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实情境不仅是学习的导入,而且开启学生发现和解决真实问题的经历,使学生的“做”“思”“学”等一切行为浸润其中。

赵倩男老师的微讲座《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从分析写稿时的心理状态开始剖析,帮助撰写构建积极心理,再从通讯稿的分类以及写作要素上分别做了详尽阐述,提出了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写作步骤与框架,最后还给出了多个参考模版,堪称通讯稿写作的保姆级教程。

邵厂学校 狄海燕

听了杨伊博士的讲座后,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更加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要进行项目化学习必须要了解知识体系并在技术上进行挖掘,梳理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把握好重点、难点、关键点。对适合项目学习的要点要提早设计,从容实施。对跨学科融合给予一定的关注,在过程中做好记录对项目进行优化。此外让我清晰了项目化学习过程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避免走入的误区。总之,杨伊博士今天的讲座让我很受益。

今天赵倩男老师《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的微讲座,真的是一场及时雨。赵倩楠老师讲得详细,从撰写通讯稿常见的问题到细节的处理;从撰写的步骤到框架结构;从主题到类型罗列得非常清楚。还提醒我们接受写通讯稿任务后在活动中应该做些什么,活动后应该思考什么,最后还勉励我们都能写得轻松、写得快乐,写有所思、写有所得。我想这么接地气的讲座,我回去要好好分享给组内教师。

三官堂学校 余绮炜

在一个半小时的培训中,杨伊博士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教师们了解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和价值,掌握项目化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地为教师们讲解了完整的课程实施过程。以探寻驱动性问题,确立学习目标,展示学习成果,项目实施反思等核心内容指导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助力课程优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杨伊博士的讲解,老师们逐渐了解到了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检测反馈”的传统课堂教学路径不同的是,项目化学习是用知识解决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探索。项目化学习指向深度学习,强调学习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以及以核心知识和素养的培育,深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杨伊博士的讲座,教师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并了解了项目化学习的意义与作用,而且对自己在新教育改革下的项目化设计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与认识。

最后赵倩男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话语给在座的各位老师详细地讲解了通讯稿的结构与撰写,也罗列出了她在核稿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并指导老师们如何将通讯稿写的更加成熟老练,这对于老师的撰写通讯稿的能力无非又是更好的一次提升与学习。

肇文学校 王秋吉

今天杨博士生动详细地讲解了“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也是我第一次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其中我基于自己日常教学活动,有了如下思考:1、吃透教材很关键。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备教材”是老师每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备教材中发掘能够进行“项目化”的知识点,设计驱动型问题。2、因材施教,合作探究。从学生入手,掌握学情,在项目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或自主构建,激发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不断探究和合作,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要抓住在教学过程中,对偶尔出现的“小插曲”适当进行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究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情境式体验的过程,还是一个小组协作的过程。这种更加贴近生活世界的学习方式,既是超越分学科教学局限、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跨学科应用的有效方式,又能鼓励和促进学生在知识习得与生活应用、问题解决与实践创新的持续双向互动中,不断巩固和优化儿童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

写作对于音乐出身的我来说着实是有些困难的,每每需要“码字”的时候,我就倍感痛苦。今天听了赵老师的“如何撰写通讯稿”的微讲座,她把撰写通讯稿的方法步骤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我们,为今后老师们撰写通讯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育贤小学 吴颢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博士关于项目化的培训活动,很有感触。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自然地融合跨学科的设计。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调动多种感官语言形成的多模态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鼓励学生进行提问,不惧怕被学生问倒,抓住学生探索的契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中还要注意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教师的亲自演绎对学生来说更具冲击力,努力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制造惊喜,学生们会因此受益良久。自然而然地运用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将项目化的精神内核融入教学设计。

赵倩男老师按照讲座类别,将讲座分为:专家讲座、磨课教研、专业培训、交流分享四大类,针对性的进行通讯稿撰写的分享。结合经典案例的分享,言简意赅的介绍了通讯稿撰写时的常见问题与细节、撰写的步骤与框架,并结合自身撰写经历提示老师们在撰写时应调整心态,并重视其意义。

阳光外国语学校 高崇

今天下午,我们在区教研员地组织下在上外附小聆听了杨伊老师关于项目化设计的讲座,杨老师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生动又形象,她从简单的理论入手到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案例中各个模块的内在联系。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对音乐学科如何做项目化学习案例有更清晰的认识: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通过多种项目的形态,成为解决问题的积极行动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项目化学习的实施集中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众多特征,是学生建构新知识,发展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提升沟通协作等能力的过程。

想到以往我们撰写通讯稿也是满头疼的,总是找来一篇比较规范的通讯稿依葫芦画瓢,也总是觉得词穷,抓耳挠腮勉强完成。但今天聆听了赵倩男老师关于如何撰写通讯稿的微讲座,令人茅塞顿开,原来通讯稿的撰写也有这么多要注意的点和很多讲究的地方。比如:专家讲座的通讯稿要注意概述、讲话、重要环节、交流、结语,每个版块里要写哪些要点罗列地清清楚楚,最后的举例说明几乎就是万能公式嘛,受益匪浅!

头桥小学 苏子菲

通过杨伊博士的《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知道了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针对一个学习任务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来解锁任务链,以小组合作为依托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让其在参与体验中掌握其中的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的交流中,提升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团队协作中采取互帮互助的方法,共同解决教师抛出的问题,可大大的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

紧接着是泰日学校赵倩男老师《通讯稿中的文学底色与理性思考》干货满满,对平日通讯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写作要领进行了详细讲解,受益匪浅。

庄行学校 刘施施

今天参加杨博的理论实践讲座,让我有了新的思考与体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可以把教案的撰写当成一个项目化的理论与实践。

首先,明确项目化教学的目的,结合学情设计驱动性的问题,“逆向设计”实施步骤,关注及时评价或全程性的评价。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最后杨博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也都和学生“一样”,遇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事物,我们都是一名学生,去学习、去倾听、去吸收与内化,让思维达到更高的阶层。

赵倩男老师的讲座,将通讯稿撰写的步骤和方法剖析得很简单明了,非常便于我们的操作。

工作室学员感悟

新寺学校 杜凯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伊博士的项目化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讲座,对项目化设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杨博士

转自:“奉贤区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