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行讨论 淬炼教师之功
——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
“铸魂工程”专项课题研修活动
3月的乐昌百花争艳,桃李芬芳,春意正浓。期盼已久的线下教研活动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为探索新时代的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的基本功,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2023年3月17日上午韶关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研会“基于同行讨论的自主生长式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活动”在乐昌市新时代学校开展。
本次研讨会由乐昌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朱端林主持,由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韩雪秋带队。韶关市行之实验学校的刘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孙权劝学》诵读教学展示课、韶关市第八中学刘艳婷老师则为我们送上了题为《以读促思,正本清源——以 同行讨论的方式开展诵读 教学研究》的精彩讲座,随后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夏治新老师也为我们开展了对标新课标,着力文言文教学的精彩讲座。这次教研活动参加的教师有来自韶关市浈江区的初中初中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以及乐昌市七年级的部分骨干语文教师。
此次活动,乐昌市新时代学校在信息手段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主课堂在录播室,本校七年级的还有5个班同步在各自课室通过直播体验了双师授课的模式,报告厅开启的是教师听课。信息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及时用到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形式更丰富,更多样。仰赖于与时俱进的强大的信息技术,本次教研活动收获满满。
环节一:刘晶老师的《孙权劝学》展示课
课前,刘老师与学生亲切的交谈,走进学生的生活 ,短暂的瞬间,刘老师用教师的爱心温润了学生的心田。在学生们充满期待的清纯眼眸中,刘老师先布置了通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个读、教师示范读、全班齐读达成: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的朗读基础目标。
随后的教学环节是紧凑有序,紧扣语文教材到知识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有条不紊 ,由简到难,层层推进突破教学的难重点。
译读时,始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学生提出疑难字词,做到基础知识当堂过关。
品读时(体会文本之美),刘老师对应新课标的第五个理念,精心设计了朗读评价量表。以促使学生的个体成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有习得体验。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刘老师巧妙设计为以古为鉴明得失,灵动的凸显了语文学习的育人目标,对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课标目标。
布置作业的环节,刘老师把作业设计为活学活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创设的情境教学中,在实践中生化课堂知识。
刘老师以精湛的教育艺术,给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注入了学习方法和支架。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即使是通过直播授课,同学们也连连点头称赞。
环节二:“六顶思考帽”点评课
韩雪秋老师组织在报告厅的听课老师运用“六顶思考帽”同行讨论记录表对刘晶老师的这节课从六个角度进行点评。
带黄色帽的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师情怀和教学设计予以高度的评价。带黑色帽的老师对本课的难点,如何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提出了疑问。怎样让学生感知用“语重心长”的语气朗读课文?;带绿色帽子的老师则指出:应借助希沃白板强大的板块功能使课堂更活跃。 “六顶思考帽”给评课增加了可视化的评价模式。
朱端林老师评价到:此节课课型是清晰的,有很多优点,经得起考试,毕竟是要先有地位,再有品味。他用凝炼如诗一样的语言点评了这节课。
环节三:《以读促思,正本清源——以 同行讨论的方式开展诵读 教学研究》的讲座
刘艳婷是韶关市第八中学语文科组长,她的多个课例荣获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殊荣。 刘老师从“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开始,系统的呈现了同行讨论的校本研修的策略。
刘艳婷老师的精彩讲座一开始就激起了在座老师的极大兴趣。刘老师精心准备的精美课件呈现了她十年来走在语文之路上的,闪耀的成就见证了一位普通教师的成长之路,给老师们开启了一条专业成长之路,为突破诵读教学的瓶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支架和抓手。
在讲座中,教研组长们也受益匪浅。给科组管理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法和建议。
环节四:夏主任总结发言
夏治新老师首先是对刘晶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优点主要体现在: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地位明确。能用评价量表来对应新课标,体现学---教---评一体化。课堂设计扣紧中考考点。板书也设计合理。同时也对这节课如何更优秀提出了建议。
夏老师在对文言文教学的讲座中,首先强调: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必须回归文本,这是由中国特色的教育背景而决定的。夏老师援引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的诵读文本的教育行为。
夏老师从以下4个层次来谈如何读文言文:
1.原始阅读。通过探究方式,通读文本。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原始理解。后续教师再帮助学生丰富、深化理解文本。
2.理解性阅读。引导学生认真读注释,伴随阅读方法的运用,在老师的研判下,完成对重、难点词句的理解,以及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抒情式朗读。在对一些抒情的文言文教学时应主抓这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着重强化此层面。
4.背诵式朗读。让学生能达成当堂诵读的目的,此层面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在如何回归文本上,夏老师提出:
1.扣紧文本确定教学目标。
2.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
3.重视整体把握。
4.品味文本的语言。
5.做好拓展探究。
夏老师还对优秀学生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有创造性的意见。比如可以去标点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去在理解和断句,自然做到知识的转移和迁移。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夏老师的讲座让文言文的教学灵动有序,落地有声。
春有约,花不误。
品课谈悟,教研安好。
一缕春风能拂起一池潋滟波澜,
一场教研能激起一腔智慧情怀。
本次教研活动为语文组教师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平台,不仅有效地帮助教师们理解了新课标内涵,同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变得灵动有趣,彰显其育人价值。相信“研”途幸福,会一直藏在这点点滴滴的教学里。
转自:“韶关市中学语文教研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