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课成长,花开有声——记小河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活动

2023/3/29 17:26:07  阅读:131 发布者:

一课成长 花开有声

小河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活动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在三月融融的春日里,小河小学语文组周娟丞老师和403班的同学们以项目活动方式,催开一股勤学之风,探寻小古文之味,采撷一路闻思香。

01

周老师执教的是《囊萤夜读》一文,她以“如何讲好古人的成长故事呢?”为本课学习的驱动性问题,领着同学们分别从三个学习任务:他的故事我会读、他的故事我能懂、原版故事我能讲,逐步引导学生从字词句的学习到故事内容的梳理。在朗读上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读通,为进一步理解人物品质讲好故事做铺垫。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合作为主的,课堂中周老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提供学生学习的方法,再让他们进行尝试,让学生在同伴的互相学习中深化自己的学习。

教材单元以“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串起五个故事,语文要素是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开篇的《文言文二则》作为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由古至今解开成长故事序幕。在课后的教学设计解说中,周老师谈到围绕如何讲好古人成长故事的项目,通过三个学习任务以落实学习目标。在项目化学习中,带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旧知识,诸如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再如人名后面做停顿来帮助理解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从读准字音到读好节奏,最后到读好整篇文言文的目标,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做到教学有梯度。最后借助研学单,在课堂上落实“组词法”理解文言文。

02

之后,语文组汪霞老师对周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汪老师充分肯定了作为青年教师周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磨课,在试讲中,去繁就简,突出了重点,教得扎实,并会灵活地应对,进步很大。这节课将静态的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深度的学习化活动,结合教材编排特点,讲古人勤学故事,课堂教学向学生围绕项目进行持续和多样的学科实践的“学程”转化。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入项活动。驱动性问题——讲好古人勤学故事。2. 启动学习任务与自我探索。任务123,搭建不同的学习支架,如三单、评价量规等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中,还借助已学内容展开勾连,通过归类梳理,将碎片化的知识建立联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让小古文知识、能力、方法得到的积累。小古文的语境中,通过反复强化,达成熟练成诵的目的。3.评价。注重“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上以自评、他评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4.成果。在拓展环节,努力实现1+2的模式,即“1”表示课内,“2”表示课外相关的小古文,将课内学习的能力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以迁移运用。最后,林瑞畅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林老师认为,这堂课可以看到语文课堂的“三个走向”,即从教师视角走向学生视角;从语文能力落实走向语文素养的生成;从教学智慧的策略走向思辨。课堂上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给予了学生个人思辨和小组思考的机会与训练。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每一次研修都是教师成长的新契机;每一次研修,都是智慧碰撞的新征程;每一次研修,也是自我飞跃的新台阶。相信在之后的教学中,老师们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博采众长,让教研之花越开越美!

转自:“杭州市小河小学拱墅教研院附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