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
基地联动共成长
春风吹拂,教育之花笑靥盈盈,蓬勃成长。在这美好的3月,建桥小学英语学科基地与城中小学教研基地开展了“践行新课标,基地联动共成长”的系列教研活动,旨在发挥基地教研和区域研修的双重优势,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理念为先 成长进步
三月初,基地成员进行了新课标的自主学习,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利用教研时间一起分享了学习心得和实践经历。通过学习,我们对于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借助交流活动,成员之间增进了了解和沟通,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更新和改进。
课例研磨 有效提升
自主学习新课标之后,建桥小学教研基地与城中小学英语教研基地达成共识,进行了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开展了课例研磨活动。我们以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为研究方向,针对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两节课例,通过磨课、研究和讨论、互相观摩等方式进行了深度研磨。通过参与本次活动,老师们不仅加深了对大观念,主题教学的理解,更引发了大家对于学科实践的热情。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践行新课标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专家引领 蓄能成长
3月22日,两个基地的成员共同参加了杨璐老师的线上讲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变化与挑战》。本次培训不仅是思想的洗礼,更是心灵的净化。杨璐老师风趣幽默的讲座方式,将一个个深奥的理念通过案例的方式,深入浅出的引导我们理解,启发我们反思自身。杨老师指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具有创造力,积极适应和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单元英语教学。21世纪能力包含四个方面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培养学生们所具备的。杨老师还从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新课标的四大突破等方向深度解读了新课标下的英语实践教学。
活动结束后,张小英领路人朱晶老师对本次培训活动进行了总结,朱老师希望我们坚定信心,做一名有创造性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基地内的老师们纷纷表达了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杨老师的报告所带来的收获和感悟,并表示将继续努力,积极发挥基地教研和校本研修的双线循环的驱动作用,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向上滑动阅览
和AI比“创造力”
聆听省教研员杨璐老师的线上讲座,感受颇多。回来的路上不断回想,就好像头脑中一下子照进来一束光,原来很多不曾想的问题萦绕在心中,首先想说说“创造力”。
杨璐老师说,21世纪人才最需要的能力根本来说,就是创造力。而预言大师凯文.凯利在TED的演讲中的演讲中也提到,未来,人的薪酬高低取决于和机器人合作得如何。而任何合作的基础都是双方对彼此具有价值,既然高效、专业是机器人擅长的领域,人类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具有机器人所不擅长的特质,比如创造力。世界在飞速变化,而正如杨璐老师提到的,教育却重复多年以前的故事。而我自己,做了这么多年老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从没有质疑过,可是今天我不禁问自己,“给这么多孩子做老师,你有教人家创造力吗?”
细细思考,不禁汗颜,也许在教育教学中很多的做法是对孩子的创造力有引导的,毕竟自认为做老师还是比较能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的,可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从来没有把“创造力”作为一个项目认真研究过,也没有刻意的培养过。
连忙查找资料学习,原来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我们祖国的栋梁在未来可以和AI合作并有优势,我们现在就要做到很多,比如第一条,让学生拥有和保持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热爱可以让一个人富有创意。我们教师是否让我们的孩子有探究、好奇的心呢?是否把热爱看得比知识还重要呢?不见得,应试教育还是“今儿刮,明儿刮,后天还刮”。
还有一条就是让孩子“独处”。让孩子有空闲的时间胡思乱想,可以天马行空的做白日梦。很多的创造就是从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开始的。可是好难啊,我们的孩子每天忙碌没有自己的时间,更不喜欢做梦!
前路遥遥,但改变我能改变的,做我能做的。今天的英语课,就从放手开始吧!(建桥小学 高秀平)
聚焦课标新视角,专家线上指迷津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撷一東时光,浅藏心间。最是教研的芳华,日久弥香,令人沉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好景君须记,正是教研时。在这个泥融飞燕,沙暖睡欧的春日,张店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素养提升培训会上邀请到了山东省小学英语教研员杨璐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线上专题讲座。
【专业指导促进步,虚心学习有收获】
拨云见日始得意,一树梅花一树春。“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而不是为了打击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和思考。”“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是老师的价值所在。”“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给他们有温度的教育。”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时而凝神注视,时而疾书感想,时而莞尔一笑,时而俯耳交流。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杨老师始终站在育人第一位,一句句经典的话语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专家引领明方向,学思结合促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学工作来说,课程标准就是导航灯。杨璐老师结合案例谈到了2022年新课标对英语课程的性质的界定: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同时对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全面解析。通过聆听专家解读新课标,老师们进一步更新观念,更加系统地领会新课标要求,精准把握新课标的本质、内涵,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专家答疑去迷雾,教研员总结寄期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顿。此次线上培训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让老师们有所感、有所悟,汲取了指向核心素养的精髓,领悟了2022版新课标的核心。老师们抓住机会,针对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在线请教专家。问题或大或小,或站在教育一方,或立足专业之上,杨老师给与了耐心的讲解。这不仅是一次讲座,更是一种指导,一种交流、一种学习、亦是一种引领。仰高笃行,知新致远。
“教”以潜心,“研”以促远。教研员朱晶老师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好地期望。在新课程理念与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也将继续保持砥砺前行的姿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英语核心素养,聚焦单元整体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将理论学习的收获惠及每一位学生,为教育赋能!
每一段研究都是新的启程,每一段历练都是新的探索。为学生而变,我们全力以赴。为未来而教,我们只争朝夕。只要真正上路了,我们就会无限地接近目标!(建桥小学 宋景景)
教育,从成就每一个生命开始
有幸聆听了杨璐老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变化与挑战》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杨老师借用生活中的案例和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娓娓道来给我们诠释了新课标中提到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的重要性。
说到核心素养,说到学科育人,我们一直在研究,在实践,但总是因为实施起来有点困难,就从内心萌生出“偷懒”的想法。但是今天通过杨老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解读了这两个重磅核心词汇,让我深深意识到身为教师,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的接班人这一使命责任之重大。
面对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孩子需要创新的教育,他们需要的是创造力、思辨力,而非仅仅是知识,毫无生机的知识。而我们教师呢,在当前,如果不想被被时代所抛弃,被技术所替代,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在报告中提及的21世纪人才需要的4中能力COMMUNICATION交际,COOPERATION合作,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EATIVITY创造力,足以看出教育目标的转型。那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呢?维持现状是绝对不可以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在报告中杨老师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她谈及:从教书走向育人;从三维走向素养;从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从基于经验到基于证据;从考试到评价;从单课式备课到整体备课。每一项都给出详细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育人首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成就孩子的生命,对孩子要宽容,即便目前他是失败的,我们也要相信他能行,因为现在的变数太多,失败永远只是暂时的。(建桥小学 李钗)
向阳而生 追光不止
首先非常感谢杨主任为我们准备了如此丰富的“知识盛宴”,半天的培训收获颇多。本次培训给我注入了新的能量,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满满的力量继续投入到英语教学工作中来。
杨主任在会议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老师要把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教师是有温度的,教师的最大优势是创造力,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愿意学、有兴趣,而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教师要具有满满的幸福感,才能将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将知识内化,并产生良好的体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能主动寻求或坚持把事情做正确。教学要走向真德育,强化素质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定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培养有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老师身上所肩负的是使命也是责任,杨主任也提出了新课标带来的挑战,接下来我将会继续认真研读课标,不断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造。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向阳而生,追光不止。(建桥小学 范彩燕)
走进新课标,收获新感悟
2023年3月22日,我有幸聆听了省教研员杨璐老师的关于课标改变的讲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英语课程核心素养所做的系统设计,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讲座中,杨老师带领我们对2022年版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去探究新课标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实施等诸方面的变化和改进。
第一:新课标的突破
新标准新增学业质量标准,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三个学段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它是教、学、评的重要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的“附录”重点呈现了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从综合特征和分项特征两方面分学段加以详细描述,使核心素养内涵更加形象、更加易于理解。
第二:新课标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意识到了在育人中存在的问题。自己虽然有挖掘与人因素的意识,但育人因素挖掘地还不够全面。以后教学中,我将努力从政治思想、道德品格、 国际理解和审美情趣等层面,以挖掘育人素材和途径等为切入点,进行育人因素的挖掘。努力链接学生真实生活,提高学生的参与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柳泉小学 相龙娟)
大处着眼 小处用心
2023年3月23日有幸通过直播的方式近距离聆听了杨璐老师的报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变化与挑战》,整个过程三个小时,直到活动结束,仍然感觉意犹未尽,在听的过程中,我深深领略到了杨璐老师的魅力,同时感觉到身为一名教师肩头重重的责任,杨璐老师的报告不是仅仅从一名英语老师的角度,而是从一位教育者的角度,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学生漫长的生命中,老师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很显然,只看重分数是非常不可取的,就像杨璐老师说的:“第一位是育人,教师这个良心活,首先是成就人的生命!”是啊,某一次考试成绩或许在当时看起来很重要,但是放到孩子的整个生命中来看,是那么微不足道!
2022版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1.从教书走向育人;2.从三维走向素养;3.从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4.从基于经验到基于证据;5.从考试到评价;6.从单课式备课到整体备课。这些挑战急需我提升专业素养,否则难以胜任今后的教育工作。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成长,希望在未来的路上,我能够始终做到从大处着眼,本着育人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并且在小处用心,做好细节,希望自己通过不懈努力,能成为一名帮助学生阳光、健康成长的好老师!(西六路小学 刘洋)
培训反思
今天有幸参加了杨路老师的培训,收获很多,触动更多,不仅是教育,而且在生活。
做有光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教育应该既有温情又有温度,就像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勃勃生机;也像涓涓的细流滋润禾苗,茁壮成长。然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为人师表,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做有情怀的教师,其温度体现在敬业精神上,温度渗透在关爱学生中,温度彰显榜样示范作用。
我们要永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的时候,不要想这篇课文要去怎么讲,而是要先思考,我们希望孩子从我们提供的土壤中生长出什么,生命是活泼流动的,它如此的健康,根本不需要我们的教育,只需要引导。
现在的课改以及当下的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素养、深度学习、教学评、活动观,感觉这个课堂既熟悉又陌生,无数的盲点鞭策着我们去读书、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去创新,累但充实。(兴学街小学 韩莹鑫)
专家讲座促成长,砥砺前行奋追光
初春三月,草长莺飞。聆听杨璐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通过分享追踪数据、个人经历和专家解读,杨老师强调了当代英语老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21世纪的4C能力,分别是沟通交流、合作能力、批判思考和创造力。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我们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的同时,教师本人应首先提高和具备相应的4C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打开思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杨老师强调教学放在第一位的一定是育人。平时教师可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精彩,纠结某些环节有没有落实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专注于专业能力的发展,我还会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做有温度的教育,扎扎实实育人,真真正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去思考、去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人生旅途的领航人。(科苑小学 李雅芳)
向上滑动阅览
杨璐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最多的,也是让所有老师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就是要做有温度的教师。听了杨璐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做有温度的教师,如何做有温度的教师。杨老师用一张光洁的白纸作为案例告诉在座的每位老师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的重要性,我们要面向每一位学生,No one left behind,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给学生有温度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孩子的生命,成就孩子。而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呢?杨老师又从专业的角度,以新的思路,通过大量的实例为我们再次解读新课标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挑战,我们教师要从教书走向育人,要走向真德育,要从考试走向评价,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些挑战无一不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无一不是指向立德树人,就像杨老师说的,只有敢于面临这些挑战,才能扎扎实实育人,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城中小学 单红霞)
非常感谢杨璐老师这场充满专业与温度的讲座为在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道路上有些迷茫的我指明了方向。结合大量的案例,杨璐老师要求教师们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拥有一颗开放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孩子生命的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任务、学习活动的制定中来,夯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4C”能力,在集体教研中变围观为参与,在参与碰撞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过一种专业且富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城中小学 王雪君)
杨老师的讲座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直击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传递教育的真谛。她用专业、真诚、又不乏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诠释了新课标的变化及带给教师的挑战。她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深刻的问题,引领我们体悟教育的本质,让我们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们要把育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真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是否正确;加强专业阅读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幸福的、有温度的英语老师,让我们的英语课成为成就孩子生命的课堂。(人民东路小学 彭蔚蔚)
杨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英语教师需要有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发挥英语学科育人的功能。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教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大单元与真实情景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我还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素养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齐悦实验小学 周娜)
听了杨老师的讲座,深感自己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适应课程改革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除了扎实的英语基础外,教师还需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些要求给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其次,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很大的挑战。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齐悦实验小学 田美莹)
今上午杨璐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杨璐老师使我认识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首先,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也给小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标的要求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齐悦实验小学 张伟东)
杨老师的讲座温情幽默又非常有深度,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新课标带给我们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立足课标,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单元整体设计,从大单元入手,实现深度学习,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及功能,摈弃传授知识的单一视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科育人价值,通过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的者,学生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或能力,还能在英语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精神的丰富、意志的磨砺以及价值观的建立等,切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杏园小学 岳双)
非常有幸能再次聆听到杨璐老师的讲座,杨老师幽默又不失深刻的语言、思想让我们发自肺腑地感到三个小时的讲座确实意犹未尽。关于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杨老师既从理论高度分析了课程修订的重要性,帮助老师们理解教育思维和课程思维,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们对英语这门学科要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又有了新的理念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育人的意识,但确实做的还远远不够。杨老师提到要打开思路,提升专业水准,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的。无论是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或是“教-学-评”一体化,正如杨老师所说,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也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地理解内化新课标的理念,才能有效定位我们在教学中的问题。知行合一,先更新认知才能有效落实。(杏园小学 杨扬)
听了杨老师的讲座,我受益颇深。通过杨老师的新课标解读,我深刻认识到英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每一位老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实现学科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立场出发,充分把握学生的语言基础、生活经验及其兴趣点。要树立明晰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教师应该坚持探索大单元教学,基于主题意义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坚持“教-学-评”一体化,环环相扣,实现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评价。(华润实验小学 王雪)
杨老师的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近期课堂上的很多困惑,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遵循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大步骤,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迁移创新环节,刚刚讲完的四下第三单元服务员的What would you like?这个案例杨老师也提到了,看似像个笑话,其实直击我的内心深处,我在课堂上也设计了模拟餐厅点餐的环节,以为这就是迁移创新了,今天才知道这只是应用实践,还没有让学生应用到所有实践活动中,应用实践是换一个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华润实验小学 孙珍)
我感觉杨璐老师的每场报告都有一种思想引领,杨璐老师给我们做的这场报告,首先让我先从思想上进行认识、了解并改变。杨璐老师提出了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够迁移,通过迁移才会有创新。创新是思维的核心。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真正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让我们做有温度的老师。(华润实验小学 田茗瑜)
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路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才能够体会的。一上午的时间三个小时匆匆而过,仿佛自己还沉浸在刚开始的兴奋当中,杨老师的报告就结束了。这个报告不是简单的理论解读,也不是单纯的案例解析,而是从理论的视角引导我们如何去做实践,如何去尝试。结合杨老师的报告,再回想自己刚刚设计的课例,在单元整体设计的方面,自己确实欠缺了很多。比如在迁移创新环节,虽然把情境迁移到了学校,但是语言应用情境的真实性还值得斟酌。其实在真实的生活当中,学生真的需要这些语言的输出吗?当时的设计可能是为了简单的降低设计难度,而没有很好的去思考去修改去打磨。带上今天的收获,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上,我们可以一路实践,一路花开。(华润实验小学 徐晓)
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成长走更远。此次基地联合教研系列活动不仅加强了区域教师队伍的交流合作,而且充分利用了彼此的资源和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研新课标,进一步深化联合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更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
转自:“张店小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