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每日闯关(63)》九年级22-23版

2023/3/29 16:57:38  阅读:121 发布者:

秣马厉兵,众志成城。大家好!《每日闯关》栏目又与大家见面了!

自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落实,全面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作业改革,力求精简高效,依托“物理梦工厂”,布置实践性作业和实验作业,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的老师们潜心研究新课标和中考试题,精心设计制作每日课后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同步在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公众平台《每日闯关》栏目中与大家见面,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主编王正文,胶州市初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教师。多次出示青岛市公开课、交流课、一师一优课以及胶州市公开课、示范课,并在青岛市和胶州市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多次参加胶州市和青岛市优质课比赛,成绩优异。获得胶州市教学能手、青岛市教学能手和胶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区级市级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参与了多个有关教学课题的研究。

人生格言: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12.3机械效率

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赵明龙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C.机械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使用机械时,所用动力跟物重的比值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2.如右图所示,重为30N的物体A在拉力F=12N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N,则拉力的功率P与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为(     )

A.1.2W83.3%

B.1.2W20.8%   

 C.3W33.3%   

 D.4.8W20.8%    

二、多项选择题

3.近期我国长江流域许多省份因连续大雨发生洪涝灾害。抗洪抢险小分队成员李明在一次行动中需要帮老百姓把一个质量为240kg的重物搬到2m高的车上。为了省力采用5m的长木板搭了一个斜面(如图所示)。用1200N的力用了5min将重物匀速推到车上。取g=10N/kg,关于此简易斜面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对重物做了4800J的功

B.此次简易斜面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0%

C.他做功的功率为16W

D.他做功的功率为20W

4.如图所示晾衣装置,每个滑轮重为0.5N,晾衣杆重4N。体重为500N的小明要提升总质量为5.6kg的三件衣服,他以拉力F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的自由端,此时小明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3.2×104Pa,在2s内,他将绳端匀速竖直下拉了1m。已知小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2g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有用功的功率为28W

B.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D.在2s内,人做的总功为40J

三、实验探究

5.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弹簧测力计和______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3)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

4)通过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______

5)通过比较13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6)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总重为______N

7)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有______

8)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

A.动滑轮的重力

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C.物体上升的高度

四、计算题

6.修建房屋时,人们往往会利用起重机(如图甲所示)来搬运质量较大的建筑材料。图乙为起重机内部滑轮组的简易图。现用该起重机将质量为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m/s的速度向上拉起5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所做功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

1)起重机对建筑材料做的有用功;

2)该起重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动滑轮的重力。

 

答案:

1.C 2.A    3.AD    4.BC

5.. 刻度尺 ②. 匀速  ③. 0.4    . 50%     . 12

 . 无关 ⑦. 高  ⑧. 2.2 .不同重的动滑轮 ⑩.  C    

作者简介:赵明龙: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 物理老师

教育格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