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吟轻唱颂古韵
“语”君共研大单元
——宝安区小学语文“双减”赋能之
古诗大单元教学研训
为推进区教育局“双减”赋能增效工程,解读新课标,落实区教科院“六好”工程,推广市“中华诗教”试点校、“减负增质”实验校及区“薪火计划”成员学习共同体教研成果,3月15日下午,宝安区小学语文“双减”赋能之古诗大单元教学研训活动在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举行。出席活动的有: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副主任刘琴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邹芳、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陈国富、深圳市“中华诗教”宝安区试点校代表、深圳市陈国富名师工作室成员、宝安区“薪火计划”成员及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共500多人。
本次活动内容包含了观摩课例、说课、讲座、专家专题讲座和领导发言,活动由宝安区教研员陈国富老师主持。
01
课例展示——王成友《从军行》
宝城小学王成友老师执教的《从军行》一课,以一首《从军行》为主,进行“边塞诗”的单元组合式学习,复习兼新授,一首带多首,在比较中发现,在比较中思悟,并关联单元主题,统摄相关内容,巧妙联系语文园地两首诗歌。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通过想象边关将士的神态、动作,揣摩将士思乡念家和立志报国的复杂心理,巧妙渗透地理符号、历史背景资料、书法审美等相关文化题材,达到了熏陶感染的效果。
宝城小学 王成友老师
执教五年级《从军行》
王老师以解诗意、品诗境、悟诗情为抓手,有效渗透诗歌的意象美,探究王昌龄诗歌宏阔壮丽之景和慷慨豪迈之情,内隐着的悲壮凄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课堂中关注生成,适时的补充资料,让这堂课的语文味更浓郁,文化味更厚重,孩子们在层层推进的想象、思辨中真正地做到了入情入境,又在层次分明的反复朗读中深入地感受到了边塞诗的壮美之景、豪迈之情,领略了“七绝圣手”王昌龄笔下的边塞诗的语言之妙,意象之美,更走进了王昌龄的内心世界,整体把握了边塞诗的特点和爱国情。
课堂上,师生互动和谐美好,感情融通水到渠成,诗意的启迪和生命的唤醒相得益彰,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也体会到了自然真切表达的畅快感和成就感。整堂课流淌着边塞诗的豪迈,充盈着浓厚的语文魅力,举重若轻,行云流水。
市教研员白皛老师认为王老师的课例呈现了三大亮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育人意识。我们随着课堂走进历史的当下,了解将士身上伟大的人格精神,感受古代戍边将士保卫边疆所付出的艰辛乃至于生命这种可歌可泣的精神。二是有文化意识。王老师提供了边塞诗及诗人相关的背景知识,渗透了古典诗词的相关文化知识,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三是有语用的意识。王老师通过联想画面补白填词、在情境中化用诗句,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在情境当中巧妙地运用诗句。
02
说课展示——赵亮老师《青山处处埋忠骨》
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 赵亮老师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
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赵亮老师,呈现了一场让全场叹为观止的说课盛筵。他紧扣单元要点“紧扣人物内心”设计,巧妙利用古诗词启发,确定了“从文本走进英雄内心世界”的单元主题,设定了“撰写英雄史诗”这一单元主任务。根据赵老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通过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赵老师设计的“忠于内心”、“忠于时代”、“忠于人物”这三个板块是绝佳的脚手架。无论是对伟人胸襟的景仰,还是对凡人情怀的理解,赵老师都能带着学生通过巧妙设计的主问题和恰到好处的思辨性问题,在一句句古诗的感发中,在一个个经典人物的影响下,深入分析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来体会人物“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这是对文本价值的精准开掘,也是对单元整体深入剖析。
白老师认为赵亮老师的说课很有特点,别具一格,站位高,板块明确,条理清晰。赵老师在学习任务群设计下进行了三个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指向和训练意图非常清楚。第一板块“忠于内心”,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补白。这是语文教学中文学阅读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第二个板块“忠于时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明确的训练意识,有明确的能力指向。第三个板块“忠于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评价能力。
03
讲座分享
●
李志群老师
《“大单元”背景下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李志群老师,通过对“大单元”背景下古诗文教学的思考,提出了“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语言生活当中,运用语文知识去完成任务,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的观点。在她看来,古诗文在单元教学中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以诗品诗”,还是“以诗解诗”,又或者是“以诗化人”,都可以作为教师平日的教学手段,让古诗文在课堂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古诗文的浸润中提高素养。
此外,李老师还对古诗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通过单元设计表中“寻根历史”、“讲家国情”、“立少年志”的三个子任务,来达到“移情体验,以诗化人”的效果。白老师充分肯定李志群老师通过学习新课标、阅读教学杂志的教学设计,结合现有的教材,融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做大单元教学的尝试,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赞赏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白皛老师讲座
“本次以‘古诗大单元教学’作为教研主题,非常具有教研意义,切中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白皛老师如是说。
白老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讲座中,引用了崔允漷教授关于“大单元”的理解。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是一个学习事件,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大单元”的逻辑起点就是以素养为中心,明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设计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开展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他以神话单元为例,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不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训练,白老师的设计让与会老师大受启发。大单元教学,任重道远却势在必行。
接着白老师从“诗教”入手,强调古诗教学应该是“诗教课”而不是“教诗课”。他从诗教课的目标指向、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建议、课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白老师强调,叶嘉莹先生提出来诗人作诗有一种感发的力量,读者一定也要有一种感发的力量,这是教学所缺憾的,学生没有感发的力量,诗就是诗,跟生活生命没有关系。
❖
05
活动总结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会副主任刘琴宜围绕中华诗教精品项目这一主题,具体向大家阐述了“诗”、“诗教”和“诗教资源”的概念。“中华诗教”是全国建设的首个示范区精品品牌项目,寄希望于通过“诗教”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新一代儿童。吟唱作为中华诗教独特的教学方法,是打开古诗文大门的钥匙。同时她向与会教师介绍了吟唱的方法,现场吟唱两首杜甫的古诗,至情之声,浑然天成。她强调,培养平仄语感从儿童开始,让诗歌陪伴儿童成长。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会副主任刘琴宜总结发言
刮摩淬励,察今知古,在反复锤炼中追寻诗词真谛,在诗教思索中把握文化命脉。大单元视角下古诗文教学的浸润式构建,是在认知框架下的溯源和重构,呈现出“在文本语境中、在思维关键处、在言语实践中、在文化节点处”的教学研究与设计。
砥志研思,以诗化人,让古诗文教学根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土壤中,根植在教材编写的内部语境和儿童学习的现实情境中,帮助儿童潜移默化地获得古诗文知识的建构、母语思维的进阶、文化审美的提升、思想情感的丰润。
转自:“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