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问题引领
落实核心素养
——宝安区小学数学“问题引领”研讨活动
为践行宝安区小学数学“多元表达,深度理解”的教学主张,加强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的研究,3月15日下午,宝安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二)——“数与代数”领域专场暨高雅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在羊台山小学举行。
本次研讨活动由宝安区教研员高雅老师主持,深圳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一鸣老师、羊台山小学黄海霞校长、叶旭新副书记、第六学区教研员于文刚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有课例展示,也有专业点评和讲座分享,深圳市高雅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以及第六学区部分数学老师现场观摩课例,分享交流,彰显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研讨活动开始前,高雅老师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引导老师们思考:计算教学指向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讨活动在问题引领下高效展开。
课例展示
01
课例一:《队列表演(一)》
罗湖区笋岗小学吕蓝河老师执教《队列表演(一)》,创设了“校园运动会”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交流中提炼出了核心问题“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再列出算式“12×14”。在吕老师无痕且有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把方阵图抽象为点子图的过程。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将“12×14是多少?”的未知问题转化为已学旧知,学习过程水到渠成。
在汇报交流中,吕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表达与质问空间,学生展示出现错例时,吕老师启发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计算方法。在核心问题“12×14是多少”的引领下,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与有效交流,充分经历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了拆分方法及计算方法,数感和运算能力得到了提升,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得到了有效培养。
02
课例二:《分数乘法(二)》
宝安区羊台山小学杜巧老师执教《分数乘法(二)》,通过创设“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境,师生共同提炼出了引领本课的两个核心问题:“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和“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围绕“六的二分之一是多少”和“六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这两个问题,杜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经历摆、折、涂、算的动手过程。通过上台展示汇报,学生充分体会到可用两种办法解决饼干数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杜老师带领学生解决“八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以及做趣味抢答练习题,在富有竞技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几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理解得到了有效巩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汇报交流,经历和发现“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得到了发展。在课堂最后,杜老师给时间让学生安静阅读梳理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你还想研究关于分数乘法的什么问题?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课例点评
两节精彩的课例后,李一鸣老师进行了细致点评。李老师认为,吕老师的课创设了虚实结合的情境,为实现“人点转化”和探索算法起到了有效的铺垫作用。在“小老师”的汇报交流中,吕老师做到了无痕介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点评、自主总结。杜老师的课堂注重开放性,让学生在折、摆、涂、算等操作中探索算法,实现了从直观操作到数学抽象的有效过渡。杜老师的课把问题意识贯穿始终,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李老师也对两节课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同时,李一鸣老师对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希望: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转变时要注重图和数的对应,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扎实。
黄海霞校长对李一鸣老师、高雅老师、于文刚老师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对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表示欢迎。黄校长表示,欢迎各位专家、各位老师经常到我校指导,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雅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承办活动的羊台山小学以及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表达了感谢,同时也对宝安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期望:数学教学要做到理念先行,始终把儿童放在学习的最中央,让学生发光发热;一线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观念上要从“老师教”转变到“学生学”上,做到“先学后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就体现在指导的水平上,最高明的指导是无痕的。
思维碰撞,大教无痕,此次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向内深省,向外探索的宝贵机会。“教”以共进,“研”以致远,相信在一次次研讨中,课堂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也将日益走向深处,落到实处。
教师感想
听完两节课和两位专家的点评,让我的教学深受启发。数与代数板块是以解决问题出现的计算课,不光注重解决问题,还要显示计算的算理,通过点子图,表格方式让学生增强理解。尤其是一鸣老师点评,虚实结合,创设情境。生活中是解决人数问题,而数学上是通过点子图来解决,而没有点子图就要通过表格去帮助解决,以后会注重这一部分的教学;细节要放大,放大即重复。需要重复才能突出表格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学细节的把握点明了方向。高老师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起点,学生参与,学生的收获,把发言权交给学生。
——石岩湖学校
程媛老师
聆听两位老师的课和李老师、高老师的点评深受启发,获益良多,对我们探索问题引领下计算教学提供了范式。上课老师通过具体直观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推理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创设虚实结合的生活情景,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心表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将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过渡转化实现有效的对应与联结,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强化问题解决的本质。两位教研员的总结点评更是高屋建瓴,观点新颖,精彩精辟!
——崛起诚信实验学校
王平老师
本次活动很好,平时课堂也想设计大问题,引领学生“深度理解,多元表达”,数学课堂需要老师巧妙的设计,多个问题,给学生指名探讨的方向,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今天的这节课例让我学会了很多,教师的问题指引明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表达多元,今后会继续学习。
——翻身实验学校东校区
赵丹老师
非常感谢高老师组织的每一场活动,每次都能有所收获。今天两节课的老师都把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非常有教育智慧,介入得恰到好处,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李一鸣老师的评课也非常精彩,他提到的计算课的核心问题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现在更加坚定数学本质是我们每节课都要去把握的,新课标也是我们时常要读要研究的。
——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
刘源老师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